小儿骨折的护理
汇报人:XXX
2025-05-11
1
2
3
住院护理措施
急救处理规范
疾病概述
目录
4
5
6
预防与长期管理
心理护理干预
康复训练指导
目录
01
疾病概述
小儿骨折定义
指骨骼在儿童时期因外力作用而断裂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活动或意外中。
小儿骨折特征
小儿骨骼较软,骨折时不易完全断裂,常出现“青枝骨折”;且愈合能力强,恢复速度快。
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完全骨折等;根据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02
03
01
小儿骨折定义与特征
常见骨折类型分析
6px
6px
6px
由于跌倒时手臂外展着地或肩部受到撞击所致,表现为锁骨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锁骨骨折
常因跌倒或外力撞击引起,表现为大腿疼痛、肿胀、成角畸形或肢体短缩。
股骨干骨折
常见于跌倒时手掌着地或暴力直接作用于肘部,表现为肘部疼痛、肿胀、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
01
03
02
多为跌倒时手掌着地所致,以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表现为手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手腕部骨折
04
骨骼生长迅速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生长迅速,骨折后愈合能力强,恢复速度快。
儿童骨骼发育特点
01
骨骼韧性大
儿童骨骼含有较多的有机物,韧性较大,不易完全断裂,但易弯曲变形。
02
骨膜较厚
儿童骨膜较厚,骨折时不易刺破骨膜,因此骨膜下血肿形成较为常见。
03
关节灵活度高
儿童关节灵活度高,关节周围韧带和肌肉相对松弛,骨折后易发生关节脱位。
04
02
急救处理规范
A
B
C
D
生命体征评估
确定孩子的呼吸、心率、意识状态,确保没有生命危险。
现场急救操作要点
伤口处理
用清洁的纱布或纸巾覆盖伤口,防止污染和感染。
止血
如有出血,应迅速用干净纱布或衣物进行压迫止血,避免失血过多。
疼痛缓解
尽量安抚孩子,避免剧烈哭闹和疼痛刺激。
临时固定方法选择
适用于四肢骨折,绷带应紧贴皮肤,避免过紧或过松。
绷带固定
适用于长骨骨折,可用木板、树枝等硬物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夹板固定
适用于关节脱位或骨折错位,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牵引固定
安全搬运注意事项
尽量平稳、轻柔地搬运孩子,避免剧烈晃动和颠簸。
搬运过程中尽量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再次移位。
尽快将孩子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平稳搬运
保持体位
迅速就医
03
住院护理措施
疼痛评估
采用适当的疼痛评估工具,评估患儿疼痛的程度和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疼痛记录
准确记录疼痛的部位、时间、程度等信息,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疼痛缓解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缓解患儿疼痛,确保其舒适度。
疼痛管理与评估
石膏/夹板护理要点
确保石膏或夹板固定牢固,避免骨折部位移位或加重损伤。
石膏/夹板固定
保持石膏或夹板边缘的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和感染。
皮肤护理
如发现石膏或夹板松动、断裂或患儿出现不适,及时更换。
石膏/夹板更换
01
02
03
并发症预防策略
早期活动
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采用物理疗法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如超声波、电刺激等。
物理治疗
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加速骨折愈合和机体恢复。
饮食调理
04
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活动原则
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关节功能。
禁忌
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以免影响骨折愈合或引起二次损伤。
早期活动原则与禁忌
肢体功能恢复训练
被动运动
在康复初期,可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如按摩、关节活动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01
主动运动
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肢体功能。
02
平衡训练
在康复后期,可进行平衡训练,如站立、行走等,以提高肢体协调能力和稳定性。
03
家庭康复监督要点
家长需督促孩子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并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运动。
督促康复训练
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观察病情变化
在家庭康复过程中,需注意孩子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注意安全
05
心理护理干预
创设舒适环境
情感交流
游戏疗法
适度陪伴
为患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疼痛刺激,缓解焦虑情绪。
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肢体语言与患儿交流,使其感受到关爱和安全感。
运用游戏的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和焦虑。
鼓励家长陪伴患儿,减少患儿孤独感和恐惧心理。
患儿焦虑情绪疏导
疾病预防知识
向家长传授预防小儿骨折的相关知识,如加强孩子营养、注意安全等。
家长健康教育内容
01
护理技能培训
指导家长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如正确抱孩子、更换尿布等。
02
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孩子恢复情况,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
03
心理支持
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