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患者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入院评估
03
护理措施
04
康复指导
05
并发症预防
06
健康教育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股骨解剖结构特征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骼,跨越髋关节和膝关节,起到支撑和运动的作用。
01.
股骨近端包括股骨头、股骨颈和大、小转子,远端包括股骨髁和内外上髁。
02.
股骨干呈管状,骨髓腔较大,周围附有肌肉和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03.
股骨骨折可分为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股骨远端骨折等类型。
骨折类型与损伤机制
损伤机制包括直接暴力如车祸、高处坠落等,以及间接暴力如扭转、肌肉收缩等。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年轻人则多因高能量损伤导致股骨干或转子间骨折。
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有时可触及骨折端或听到骨擦音。
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可明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还需注意与其他疾病如髋关节脱位、膝关节韧带损伤等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正确治疗。
02
入院评估
PART
影像学评估方法
确定骨折类型、位置和移位情况。
X光片检查
评估骨折粉碎程度,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CT扫描
了解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MRI检查
疼痛等级判定工具
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
由患者选择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
通过一条刻度线,患者指出其疼痛程度。
特别适用于无法表达的患者,如儿童或老年人。
1
2
3
护理问题识别路径
疼痛管理
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骨折部位护理
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避免二次伤害,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预防并发症
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锻炼
根据骨折类型和康复阶段,制定合适的康复锻炼计划。
03
护理措施
PART
急性期体位管理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在床上将患肢外展,保持中立位,避免内收、内旋。
01
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
02
翻身护理
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等并发症。
03
牵引护理操作规范
保持牵引方向与患肢轴线一致,以达到最佳牵引效果。
牵引方向与肢体轴线一致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调整牵引重量,避免过重或过轻。
牵引重量适宜
确保牵引装置稳固可靠,避免牵引过程中发生意外。
牵引装置稳固
药物镇痛
采用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物理疗法
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疼痛阈值。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疼痛控制方案实施
04
康复指导
PART
患者仰卧,将患肢抬高,进行踝关节背屈和跖屈活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每天进行3组,每组10次。
早期关节活动训练
踝关节背屈和跖屈
患者仰卧,将患肢抬高,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每次屈伸应感到轻微的牵伸感,每天进行3组,每组10次。
膝关节屈伸
患者仰卧,双腿伸直,进行髋关节旋转活动,包括向内和向外的旋转,每次旋转应感到轻微的牵伸感,每天进行3组,每组10次。
髋关节旋转
渐进式负重时间表
第一阶段
在康复初期,患者应避免负重,只能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直到疼痛减轻,肌肉力量得到一定恢复。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在康复中期,患者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渐开始负重行走,但需要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避免完全负重。
在康复后期,患者可以逐渐脱离拐杖或助行器,进行自主行走和日常生活活动,但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重。
1
2
3
辅助器具使用教学
拐杖
轮椅
助行器
在行走时,拐杖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减轻患肢的负担。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拐杖,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
助行器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面积和稳定性,适用于行走困难或需要长时间站立的患者。患者应学会正确调整助行器的高度和角度,以确保舒适和安全。
对于无法行走或行走困难的患者,轮椅是一种有效的移动工具。患者应学会正确使用轮椅,包括如何操作轮椅、如何上下楼梯等。
05
并发症预防
PART
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如低分子量肝素等。
药物预防
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定期监测
01
02
03
04
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或气压治疗等机械性方法。
基本预防措施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危害。
健康教育
深静脉血栓防控
肺部感染预防策略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定期翻身拍背。
01
口腔卫生
定期清洁口腔,防止口腔感染。
02
预防措施
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03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感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