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6.27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3.96千字
文档摘要

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XXX2025.5

目录股骨颈骨折概述术后护理术前护理出院护理体会05

01股骨颈骨折概述

股骨颈解剖特点股骨颈是股骨头与股骨干之间的短柱状结构,其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其易发生骨折。

股骨颈骨折按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头下型骨折血运最差,愈合难度大,基底型血运较好,愈合相对容易。头下型骨折易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因为其血供几乎完全中断,多见于老年人,骨折后疼痛剧烈,活动受限。

经颈型骨折位于股骨头下缘与股骨颈基底之间,血供部分受损,愈合情况介于头下型和基底型之间,常需手术治疗。常见骨折类型及特点骨折发生机制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暴力沿股骨传导至股骨颈,导致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轻微暴力也可能引发骨折。解剖结构与骨折类型

典型症状01.患者常表现为患髋疼痛,不敢活动,不能站立行走。局部有压痛、叩击痛,患肢出现短缩、外旋畸形,外旋角度可达45°~60°。

部分患者伤后疼痛不明显,仅感髋部不适,但随着活动增加,疼痛逐渐加重,需引起重视,避免漏诊。诊断方法02.X线检查是首选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但有时早期骨折线不明显,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CT检查可更准确地评估骨折的细微结构,尤其是对复杂骨折的诊断更有优势,能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鉴别诊断03.需与髋关节脱位、粗隆间骨折等疾病鉴别。髋关节脱位多有外伤史,关节畸形明显,X线可明确诊断;粗隆间骨折疼痛部位偏下,骨折稳定性相对较好。临床表现与诊断

02术前护理

01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是否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表情等,结合心理测评量表,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为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02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式、预期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安排患者与已康复的同类患者交流,分享经验,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术前准备。缓解患者焦虑情绪03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耐心倾听,给予安慰和鼓励。安排家属陪伴,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增强心理安全感。提供心理支持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骨折愈合。

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胃肠功能,加重身体不适。根据患者口味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饮食护理协助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久,预防压疮的发生。使用气垫床或减压垫,减轻受压部位压力。

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情况及时处理,保持床单整洁,减少感染风险。皮肤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对于排尿困难的患者,可采用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等方法诱导排尿,若无效则考虑导尿,保持会阴部清洁。排泄护理生活护理

对于需要牵引的患者,正确安置牵引装置,保持牵引方向、重量、角度正确,避免过度牵引或牵引不足。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注意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牵引装置或通知医生。患肢牵引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为手术提供依据。

术前备皮,清洁手术部位皮肤,避免感染。做好药物过敏试验,确保手术安全。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适应术后卧床生活。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感染征象,及时发现并处理。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训练。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观察下肢肿胀情况,必要时给予弹力袜或药物预防。预防并发症专科护理

03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一次,直至平稳。

若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警惕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生命体征监测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清洁。若敷料被血渗湿,及时更换,避免感染。

注意伤口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异味等感染迹象,定期换药,促进伤口愈合。伤口观察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患肢血液循环是否良好。若出现皮肤苍白、发绀、麻木、疼痛加重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患肢血液循环观察术后病情观察

康复计划制定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及手术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逐渐增加主动活动。

康复计划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功能锻炼指导术后第1天指导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