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风辩证护理.pptx
文件大小:10.11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2.66千字
文档摘要

中风辩证护理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中医护理原则

辩证分型标准

疾病概述

目录

4

5

6

预防与健康管理

康复护理技术

症状护理方案

目录

01

疾病概述

中风定义与分类

01

中风定义

中风是中医学的疾病名称,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02

中风分类

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中风的发病与风、火、痰、瘀、虚等因素有关,多因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

病因

中风病机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如肝阳上亢、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内生,阻滞脑脉。

病机

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中风发病急骤,病情多变,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等。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及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为中风。同时,需排除其他脑部疾病和类似症状的疾病。

诊断要点

01

02

02

辩证分型标准

眩晕耳鸣

患者常常感到头晕目眩,耳鸣作响,如闻蝉鸣,伴有头痛且痛势剧烈。

面红目赤

面部红赤,眼睛充血,易怒,口苦口干。

舌红苔黄

舌质红绛,苔黄干燥,脉弦数有力。

肢体麻木

手足麻木,甚至半身不遂,伴有震颤。

肝阳暴亢型特征

痰热腑实型表现

半身不遂

一侧肢体瘫痪,活动不利,伴有麻木感。

01

口眼歪斜

口角向一侧歪斜,流涎,舌体偏向一侧。

02

痰浊内盛

咳嗽痰多,痰质粘稠,色白或黄,喉中痰鸣。

03

舌红苔腻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

04

面色苍白无华,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面色苍白

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舌质暗淡

01

02

03

04

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或偏瘫不用。

半身不遂

说话含糊不清,或失语,伴有口角流涎。

言语不利

气虚血瘀型辨识

03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指导原则

通过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目的。

平衡脏腑功能

根据中风后遗症的气血失调状况,采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治法,以调理气血关系。

调理气血关系

在护理过程中,既要关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又要兼顾原发病的治疗,实现标本同治。

兼顾标本同治

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如气虚血瘀证应采用益气活血法,风痰阻络证应采用祛风化痰通络法等。

个体化辩证施护

辨证施护

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护理方案,以适应病情变化的需要。

随证加减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个性化康复指导

三因制宜应用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夏季应防暑降温,冬季应注意保暖等。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灵活运用护理方法,如北方地区应注重保暖,南方地区应注重祛湿等。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如老年人应注重调养气血,女性患者应注重疏肝理气等。

1

2

3

04

症状护理方案

吞咽困难护理要点

评估吞咽困难程度

喂食技巧

饮食调整

口腔清洁

观察患者饮水、进食时有无呛咳,评估其吞咽困难的程度。

给予患者软食、糊状食物,避免坚硬、粗糙、不易咀嚼的食物,以减少误吸风险。

采用低头喂食、侧卧位喂食等方式,确保食物顺利进入口腔,避免误入气道。

餐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引起的感染。

肢体麻木干预措施

定时翻身

定时为患者翻身,防止长时间受压导致肢体麻木加重。

01

局部按摩

轻柔按摩患侧肢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麻木感。

02

保暖措施

保持患侧肢体温暖,避免寒冷刺激,加重麻木症状。

03

功能锻炼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04

通过口语练习,提高患者的发音清晰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口语训练

通过听指令、听故事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训练

01

02

03

04

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估,了解患者语言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语言功能评估

结合书写和阅读练习,提高患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书写和阅读训练

语言障碍康复训练

05

康复护理技术

针灸推拿疗法应用

根据经络理论,采用毫针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常用穴位包括内关、曲池、合谷、足三里等。

针灸疗法

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和肌肉,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为目的,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感觉障碍。推拿手法包括按、揉、摩、推、拿等。

推拿疗法

肢体功能锻炼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精细动作训练

平衡训练

包括床上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训练,以及患肢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通过站立平衡、行走平衡等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