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翻转课堂教学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对现有护理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学生护理实习效果。从2020年6月—2022年6月血管外科收纳的专科护理实习生中随机抽取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实习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实习生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待实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探究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显示,观察组实习生的血管外科专科基础知识、临床护理成绩、带教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lt;0.05,两组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翻转课堂在血管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提升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
[关键词]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09-0000-04[收稿日期]2022-07-12
血管外科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范围主要为外周血管疾病,例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腹主动脉瘤、下肢静脉曲张、血栓及各类脏器狭窄等均属于血管外科科室治疗范围。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患者数量越来越多,血管外科面临的护理压力日益增加,对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护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医学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翻转课堂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教学平台,通过对多样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自主性,将任课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在对基础知识形成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应用特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血管外科专科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技巧。实践研究表明,翻转课堂能够适应现代医疗发展趋势,符合医学和护理学教学深入发展的需求;通过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带教老师同护理实习生之间的良性交流互动,培养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护理实习带教效果的提升,增强实习生的临床护理能力[1]。鉴于翻转课堂的基本特点和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分别对两组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实施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效果和成绩分析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资料
本研究首先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纳的血管外科专科护理实习生中随机抽取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以同样的方式从中再抽取5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护理实习生3例,女性护理实习生47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24岁,平均年龄为21.86±0.92岁;对照组男性护理实习生6例,女性护理实习生44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为20.59±1.06岁。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资料差异,Plt;0.05,差距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二)研究方法
针对对照组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主要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带教老师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和医院制度流程引导实习生完成临床护理操作,以“一对一”方式组织教学。首先,向学生示范临床护理的基本操作技巧,向其讲解临床护理流程;其次,由学生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操作,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技能和基本要点,具备临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养;最后,在护理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血管外科专科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进行考核,并对带教满意度作出评价[2]。而观察组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成实习带教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内容:首先,带教老师应用微信、QQ的社交软件建立同实习生之间的联系,在临床护理实习开展前,在微信群或QQ群同护理实习生共享教学资料和知识导图,让学生了解基本教学目标和临床护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当遇到难点或疑问点时,学生要及时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清除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其次,在护理实习开始前,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验,了解护理实习生对血管外科专科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流程的预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对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纠正,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开展针对性教学,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诉求[3]。最后,应用真实病例总结临床护理知识,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召开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鼓励学生关注前沿研究动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临床应变能力,并在临床护理结束后对其血管外科专科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进行考核,评价带教满意度。
(三)考察指标
分别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血管外科护理实习生的血管外科专科基础知识成绩、临床护理操作成绩及带教满意度,探究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首先,以闭卷考试的成绩对护理实习生的血管外科专科基础知识进行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分数的高低表示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