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检验技术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1.25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7.6千字
文档摘要

临床检验技术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精子原地打转,活动迟钝应属于哪一级

A、d级

B、a级

C、0级

D、b级

E、c级

正确答案:E

2.最适合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查应用的抗凝剂是()

A、EDTA―K2

B、枸橼酸钠

C、草酸钠

D、肝素

E、草酸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EDTA-K2是最适合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查的抗凝剂,它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阻止血液凝固,且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小,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枸橼酸钠常用于凝血功能检查等;草酸钠、草酸钾可使血细胞皱缩,影响细胞形态;肝素抗凝后不适合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常用于血气分析等。

3.患者,女性,32岁,轻度发热,腹泻,腹痛就诊。实验室粪便检查:粪便为脓血便,有鱼腥臭味,果酱色;镜检见大量红白细胞,且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粘连成堆,形态残碎;则该患者最可能患

A、伪膜性肠炎

B、胃出血

C、阿米巴痢疾

D、细菌性痢疾

E、过敏性肠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多为脓血便,有鱼腥臭味,果酱色,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且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粘连成堆,形态残碎。细菌性痢疾粪便以黏液及脓为主,白细胞多于红细胞。过敏性肠炎一般无脓血便表现。胃出血粪便多为柏油样便。伪膜性肠炎多有使用抗生素等诱因,粪便可呈黄绿色水样便,可见假膜。

4.不宜用枸橼酸钠做抗凝剂的是

A、红细胞沉降率试验

B、血细胞形态观察

C、凝血试验

D、血液保养液

E、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正确答案:E

5.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的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过敏性休克

D、副伤寒

E、伤寒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急性链球菌感染。伤寒、副伤寒时中性粒细胞一般是减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而不是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6.瑞特染色时,如果pH偏碱,红细胞将会偏

A、粉红色

B、蓝色

C、橙色

D、黄色

E、棕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瑞特染色时,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蛋白质带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带负电荷增多,易与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所以pH偏碱时红细胞将会偏蓝色。

7.患者,男性,26岁,轻度发热,腹泻,里急后重就诊。实验室粪便检查:脓血便,隐血实验阳性,镜检见大量成堆白(脓)细胞黏液、红细胞及吞噬细胞,红细胞少于白细胞数且形态完整,则该患者最可能患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痔疮

D、腹膜性肠炎

E、消化道出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该患者粪便检查为脓血便,隐血实验阳性,镜检见大量成堆白(脓)细胞、黏液、红细胞及吞噬细胞,且红细胞少于白细胞数且形态完整,符合细菌性痢疾的表现。阿米巴痢疾粪便以血为主,红细胞多;痔疮主要以便血为主,一般无脓血便及大量白细胞等;消化道出血隐血实验阳性,但一般无大量白细胞及黏液等;腹膜性肠炎多有腹痛等其他表现,粪便一般不会有这样典型的脓血便及细胞特点。

8.测定尿5-羟色胺、醛固醇时尿液所用的防腐剂是

A、甲苯

B、甲醛

C、浓盐酸

D、麝香草酚

E、冰乙酸

正确答案:E

9.尿液Addis计数常用防腐剂

A、甲醛

B、甲苯

C、麝香草酚

D、浓盐酸

E、冰乙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甲醛能固定尿中有机成分,防腐,用于Addis计数等。甲苯可在尿液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阻止尿液与空气接触,常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麝香草酚可抑制细菌生长,保存尿有形成分,用于尿显微镜检查、尿浓缩结核杆菌检查等。浓盐酸用于定量测定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儿茶酚胺等标本的防腐。冰乙酸用于检测5-羟色胺、醛固酮等。所以尿液Addis计数常用防腐剂是甲醛,答案为A。

10.血液分析仪的库尔特原理是指

A、激光法

B、电容法

C、电阻抗法

D、电导法

E、光电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电阻抗法是血液分析仪库尔特原理的基础。当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电阻的变化,进而产生与细胞数量和体积相关的电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来实现对血细胞的计数和相关参数的检测。

11.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提示

A、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B、机体抵抗力强

C、预后不良

D、预后良好

E、病情好转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核右移是指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多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等。在疾病过程中出现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