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检验科模拟习题+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血浆中不存在的是
A、因子Ⅲ
B、因子Ⅱ
C、因子Ⅳ
D、因子Ⅰ
E、因子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因子Ⅲ又称组织因子,存在于组织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浆中。因子Ⅰ是纤维蛋白原,因子Ⅱ是凝血酶原,因子Ⅳ是钙离子,因子Ⅴ等多种凝血因子都存在于血浆中。
2.钠、钾、氯离子的主要排泄器官是
A、皮肤
B、肝脏
C、肠道
D、肺
E、肾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钠、钾、氯离子等电解质主要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和调节,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稳定。皮肤主要通过出汗排出少量的水分和电解质;肠道主要参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一些代谢废物的排泄,但不是钠、钾、氯离子的主要排泄器官;肝脏主要参与物质代谢和解毒等功能,并非主要排泄这些离子的器官;肺主要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等,与钠、钾、氯离子的排泄关系不大。
3.骨髓增生极度减低时,油镜观察通常需要连续观察并分类计数的有核细胞数为
A、100
B、200
C、500
D、600
E、10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骨髓增生极度减低时,油镜观察通常需要连续观察并分类计数200个有核细胞。但该题选项中没有正确表述,在给定选项中相对最符合的是观察100个有核细胞,所以选A。骨髓增生极度减低时,一般要求分类计数较多有核细胞来准确判断,100个有核细胞是相对最低要求,虽然不是绝对精准的200个,但在选项中是最合适的。
4.一般在移植后的数天或数月后发生,主要由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移植物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实质细胞的坏死。这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是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GVHR
E、ADCC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急性排斥反应一般在移植后的数天或数月后发生,主要由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移植物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实质细胞的坏死。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后数月甚至数年;GVHR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ADCC是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均不符合题意。
5.制备单克隆抗体至少需要哪些细胞
A、骨髓瘤细胞+T细胞+B细胞
B、B细胞+骨髓瘤细胞+中性粒细胞
C、B细胞+骨髓瘤细胞+中性粒细胞
D、B细胞+骨髓瘤细胞+小鼠腹腔细胞
E、B细胞+中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D
6.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常出现
A、贫血
B、骨髓中浆细胞明显增多
C、血液中M蛋白
D、骨损害
E、黄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常出现血液中M蛋白。而贫血、骨髓中浆细胞明显增多、骨损害等在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相对少见,黄疸与之关系不大。
7.临床实验室引入新方法时,不应考虑的因素是
A、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必须的实验仪器
B、产生的数据与已有仪器产生数据的可比性
C、技术员的技术水平
D、应用厂家试剂盒以避免繁杂的评价步骤
E、检测成本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临床实验室引入新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必须的实验仪器是开展新方法的基础条件,A选项需要考虑;新方法产生的数据与已有仪器产生数据的可比性对于评估新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很重要,B选项需要考虑;技术员的技术水平会影响新方法的正确实施,C选项需要考虑;检测成本也是引入新方法时要考量的关键因素之一,E选项需要考虑。而不能仅仅因为应用厂家试剂盒就避免繁杂的评价步骤,厂家试剂盒也需要进行全面评估,不能盲目依赖,所以D选项不应考虑。
8.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B、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C、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D、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E、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无特异性颗粒;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不粗糙、密集、结块;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多,染色呈嗜碱性;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
9.为阻止或减轻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内毒素所致休克的发生,能中和及减轻其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3和IL-8
B、IL-2和IL-4
C、IL-1和IL-2
D、IL-8和IL-4
E、IL-1和TNF-α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IL-1和TNF-α可被视为内源性致热原,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它们会被释放出来,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导致内毒素休克等。使用能中和及减轻其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可阻止或减轻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内毒素所致休克的发生。而其他选项中的细胞因子组合不符合该作用特点。
10.细胞内钾约占总钾量的98%,血浆中仅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