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入职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ocx
文件大小:41.6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24千字
文档摘要

新入职辅导员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中越来越凸显。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学生的顺利成长,也关乎学校安全稳定建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并非一蹴而就,不是通过几次讲座、会议就能解决的,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从新生一入学便要着手进行。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要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1]。从学生健康发展和校园安全角度来看,能够在新生入学时便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但有助于对学生日后开展一对一帮扶、疏导工作,还能够降低校园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紧密相关。在大学阶段,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学生的内心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矛盾冲突的影响,其心理情绪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冲动性、爆发性。针对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辅导员需要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投入大学生活之中。

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虽然能够从事复杂、抽象的高级思维活动,但是心理成熟度还不够,在适应能力、挫折耐受力、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方面还有欠缺,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2]。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及时、迅速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学生的后续生活、成长极为重要。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的人员,应带头进行心理健康宣传,通过自身的行为带动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在感到压抑、烦闷时能够正确地排解自己的情绪,在无法自行排解时向外部求助。

大学新生入学后会面临许多问题,其中心理问题是不可小觑的一部分。有学者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进行问卷测评,调查显示约16%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9%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7%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3]。

笔者结合前人研究及梳理所带新生的入学心理普查数据后发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便存在相应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些是已经外显的,有些是已经产生但还没有外显的。(2)人际关系问题。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方面,没有熟练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方法技巧,经常从个人视角出发,从而容易出现心理健康困境。(3)适应性问题。适应性问题涉及因素较广,包括地域变化问题、生活习惯问题、学习强度问题、自律性问题等。这部分学生多是由于生活所在地变迁较大,或是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或是对于大学期间较为宽松的管理模式等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4)其他潜在性心理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指有潜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学生,此类学生群体主要因家庭原因或从小成长环境带来的影响在未来有可能出现心理健康困境。

当前高校的主要关注点体现在对辅导员毕业院校、专业背景、政治面貌的要求上,部分高校在招聘时首要考虑的是辅导员所学专业与即将任职的岗位有无关联性,并没有把辅导员是否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或相关学科背景作为考察要素。这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新入职辅导员在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困惑、困扰。

高校新入职辅导员主要来自应届生招聘和本校特殊类型保研人员。对于他们来讲,本身存在心理适应性问题,他们正在从被教育者转换为教育者、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这一转变的过程本就需要时间,在自身转变的同时还要保证教育、引导好所带新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存在的客观挑战。

正如上述所提,招聘辅导员时更看重毕业院校、政治面貌、所学专业是否与学校主干专业对口,并不过多注重辅导员是否具备心理学背景和相关知识。在入职后,新入职辅导员又有繁复的工作等待处理,没有时间和精力集中、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因此容易在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出现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困惑。

作为新入职辅导员,从各方面能力上讲,还处于“小白”阶段,工作中主要依靠个人对工作的热爱及老辅导员的指点,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还没有接触过大量问题学生,因此大多数新入职辅导员不具备“独具慧眼”的识别能力,无法较为精准地判断学生显性表现下蕴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严重性,并精准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引导。

1.加快身份转变,增强职业认同感。新入职辅导员往往存在学生、教师身份意识不清的问题,入职后,仍会在潜意识中将自己视为一名学生或是学生干部,处理问题时还不能够从成熟的职场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长远性、深度及广度还有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