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冬季传染病防治教案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教学目标设定
02
冬季常见传染病类型
03
校园预防措施
04
疾病应对策略
05
家校协同机制
06
教学成果检验
01
教学目标设定
传染病基础认知培养
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及危害程度。
传染病定义与特征
认识流感、水痘、腮腺炎等冬季常见传染病,掌握其症状表现。
常见冬季传染病
了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如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
传染病预防原则
个人防护技能掌握
洗手与卫生习惯
学会正确洗手方法,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01
戴口罩的正确方法
掌握佩戴口罩的正确方式,有效阻挡病毒传播。
0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作息、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
03
集体防控意识建立
关爱同学,共防疾病
培养集体意识,关注同学健康状况,共同预防传染病。
03
遵守学校传染病防控规定,发现病情及时报告老师。
02
遵守规定与报告制度
集体生活防控措施
了解集体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如定期通风、消毒等。
01
02
冬季常见传染病类型
流行性感冒特征解析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
流感病毒引起
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严重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传播。
接种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等。
症状多样
传播途径广
预防措施
水痘传播途径说明
水痘病毒引起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02
04
03
01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疱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症状表现
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头部,呈向心性分布。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及其疱疹液等。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及被污染的物品传播。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等。
手足口病预防重点
肠道病毒引起
症状表现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03
校园预防措施
正确洗手方法演示
6px
6px
6px
让孩子们在双手涂满肥皂,并揉搓至起泡,确保手心、手背、指缝和指甲缝都洗到。
湿手涂肥皂
用流动水冲洗干净,防止残留肥皂或病菌。
冲洗干净
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让孩子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
清洗时间
01
03
02
用干净的毛巾或烘手机干燥双手,避免细菌滋生。
干燥双手
04
教室通风消毒规范
定时通风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教室空气流通。
01
定期消毒
每周至少对教室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包括地面、桌椅、门窗、黑板等物体表面。
02
消毒方法
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确保消毒剂均匀覆盖,不留死角。
03
注意事项
使用消毒剂时要佩戴口罩和手套,防止刺激皮肤和呼吸道。
04
晨检制度执行流程
每天早晨对到校学生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观察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皮疹等传染病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将晨检情况记录在晨检表上,便于跟踪和管理。
对有异常情况的学生进行追踪和观察,确保其健康,同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体温测量
观察症状
记录情况
后续处理
04
疾病应对策略
疑似症状识别标准
体温异常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发热
频繁咳嗽,可能伴有痰或呼吸困难。
咳嗽
皮肤出现红疹、水泡或脱皮。
皮疹
呼吸急促、喘息或呼吸不畅。
呼吸困难
立即隔离
将疑似患者与其他学生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01
通知家长
及时通知疑似患者的家长,并告知相关症状。
02
医学观察
密切观察疑似患者症状变化,记录详细情况。
03
通风换气
对隔离区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04
隔离观察实施步骤
确保疑似患者得到及时医疗救治,避免延误病情。
医疗保障
追踪与疑似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者追踪
01
02
03
04
及时向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疫情。
病情报告
加强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宣传教育
医疗对接注意事项
05
家校协同机制
家长告知书模板设计
标题
冬季传染病防治家长告知书
内容
签字确认
简述学校关于冬季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强调家长在预防孩子感染疾病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如做好家庭卫生、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等。
家长需要签字确认已阅读并了解告知书内容,以便学校及时跟进。
1
2
3
家庭健康监测要点
家长需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