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患者护理实施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
录
CATALOGUE
02
设备操作流程
01
治疗原理与适应症
03
治疗参数管理
04
并发症处置
05
护理监测重点
06
质量改进措施
治疗原理与适应症
01
连续肾脏替代机制
通过弥散、对流和吸附等原理,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物,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清除体内代谢产物
通过体外循环,模拟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替代受损肾脏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替代肾脏功能
通过替代肾脏部分功能,减轻肾脏负担,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
减轻肾脏负担
急性肾损伤指征
急性肾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同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如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03
如脓毒血症、烧伤、创伤等引起的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血肌酐迅速升高。
02
伴有高分解代谢的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肾损伤。
01
非肾脏疾病应用场景
药物或毒物中毒
清除体内的药物或毒物,减轻对脏器的损害。
01
严重液体超负荷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通过超滤或透析等方法,迅速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02
电解质紊乱
如高钾血症、高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通过透析等方法,纠正电解质紊乱。
03
设备操作流程
02
检查设备
检查CRRT机器及其各部件功能是否完好,确认管路无破损、无漏液。
安装管路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正确安装并连接各管路,确保管路通畅。
预冲管路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预冲液对管路进行预冲,以排除管路中的气泡和杂质。
预热机器
接通电源,启动机器,预热至设定温度。
预冲管路准备
参数初始设置
设置血流量
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合理的血流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设置置换液流速
根据治疗需要和患者耐受性,设置置换液的流速。
设置超滤率
根据患者体重、病情及治疗需求,设置合适的超滤率。
报警参数设置
根据设备要求,设置报警参数,如压力、温度等,确保治疗安全。
治疗启动验证
6px
6px
6px
再次检查设备各部分是否正常,确保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检查设备
确认患者已经连接管路,处于安全、舒适的状态。
确认患者状态
核对设置的参数是否符合治疗要求,如有需要可进行调整。
验证参数
01
03
02
按下启动按钮,开始CRRT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机器运行状态。
开始治疗
04
治疗参数管理
03
血流速度控制
血流速度设定
根据患者体重、心功能、外周循环情况等因素,合理设定血流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01
血流速度调整
根据患者血压、红细胞压积、肾功能等实时调整血流速度,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02
血流速度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血流速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血流量不足、血液过于粘稠等。
03
根据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肾功能等情况,选择适宜的置换液成分,如乳酸盐、醋酸盐等。
置换液配方选择
置换液成分
根据患者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调整置换液浓度,确保患者体内毒素得到有效清除。
置换液浓度
保持置换液温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低或过高温度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置换液温度
抗凝方案调整
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肝素过敏史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抗凝剂种类,如肝素、枸橼酸等。
抗凝剂种类选择
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治疗时间等因素,合理调整抗凝剂剂量,避免出血或血栓形成。
抗凝剂剂量调整
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的情况,确保治疗安全。
抗凝效果监测
并发症处置
04
低血压预防措施
6px
6px
6px
在CRRT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尤其是开始治疗的最初几小时。
密切监测
合理评估患者容量状态,避免过度超滤,保持血容量稳定。
容量管理
缓慢调整超滤率和置换液流速,以避免快速降低血浆渗透压。
缓慢调整
01
03
02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
药物干预
04
管路凝血应对
抗凝剂使用
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合理使用抗凝剂,预防管路凝血。
01
定期冲洗
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预防凝血。
02
管路维护
保持管路通畅,避免管路受压、扭曲,定期检查并更换管路。
03
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管路凝血,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新的管路。
04
在CRRT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电解质水平,尤其是血钾、血钠、血钙等。
根据电解质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置换液成分,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注意患者饮食和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对于特殊电解质异常,如高钾血症,应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处理,如增加置换液中钾的排出量。
电解质平衡维护
定期监测
调整置换液
避免电解质紊乱
特殊处理
护理监测重点
05
生命体征追踪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体温,避免低体温或高热,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心率、血压监测
定时监测患者心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