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液留取错误原因分析
1病人原因:
1.1干扰因素多:
2例女病人不知月经未完全干净不宜留取,且尿液被阴道分泌物白带污染;?26例病人不知道进食高蛋白食物、剧烈运动、过多饮水或不敢喝水会对尿液中的蛋白、肌酐等有影响。6例病人外出检查或散步时解尿在外;1例病人因腹泻导致尿液不能解入容器。
1.2理解错误:
正确留取24h尿应在晨6点解尿弃去并开始计时,第二次解尿入容器并一次倒入防腐剂,之后每次尿液均解入该容器,直至次晨同一时间(6点)最后一次解尿入容器。
许多病人以为自己已正确理解24小时尿标本留取方法,留取完成后才被发现错误,如有11例病人将开始计时的该次尿液一并解入;5例病人在结束时倒入防腐剂;1例病人甚至解一次尿倒一点防腐剂。
1.3对化验认识不足:
部分病人认为排部分尿液在容器外面没关系,差一个小时没问题,有3例病人因一个容器装不下而未将最后一次尿解入。
1.4情绪抵触:
初入院时,化验项目繁多,病人不能合理安排,造成留取延迟,而且容易有抵触情绪,有1例文化程度低,脾气固执的老年病人,因感觉24小时尿留取繁琐,二次留取错误就不愿再留,甚至要求出院。
2护士原因:
2.1责任因素:
①忘记询问女病人是否月经期,或不了解有无特殊用药,即要求留取;②由于工作忙,解释完就离开,未能耐心听取病人的反馈;③对测肌酐清除率的病人,在留完24小时尿当天应同时抽血肌酐标本用以计算,部分夜班护士抽血时未重新询问24小时尿液是否留取正确即抽血,或未同时抽血肌酐标本,以致不能计算正确的肌酐清除值。
有3例病人因正在使用利尿药,尿量多,后及时中断而择日留取。8例病人在抽血时被及时纠正留尿方法,4例病人日班送检尿标本时予补抽血肌酐。因而避免了再次留取。
2.2解释不够:
病人不在场,由旁人转告注意事项;语言不通,旁人翻译造成误解;未解释清楚验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致使病人对标本留取不够重视。
9例病人反馈说护士只跟他说七点以前不要,七点以后到第二天七点都要,没说清起止具体时间。
2.3督促不够:
有些女病人正逢月经期,几天后干净了又忘了留取尿标本,或是老年病人,更是容易忘记。2例女病人因及时提醒而记起。有3例老人在其他宣教时发现已错过留尿的时间。
2.4防腐剂不对:
如没有根据检测目的选择防腐剂,量太少。
3其他原因:
放置处温度过高[2];因防腐剂是腐蚀性化学药品,所以选择容器材质是否对结果有影响尚有待研究。
三预防对策1了解病人心理:收集病人的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否已有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经验。针对病人情况有的放矢。尊重患者,注意称呼,防止抵触情绪。对只能听懂方言的患者,寻找与其讲同种方言的医务人员或病友。注意有效沟通方式。
2加强宣教,提高病人重视程度:
向病人分发留取24h尿标本的书面注意事项,告知怎么留,注意什么,留取后放在什么地方。同时留取多项尿标本,应按照急缓、难易程度指导病人先后留取,重点强调易忘的事项。并要求病人复述一遍,以确认是否真正理解,鼓励病人如不清楚、忘记,随时询问。次日再次询问是否已正确留取。
3做好培训,制定工作流程:
可制成宣教册,对每一个新轮转的护士、护生、运送人员都要培训,知道检验的重要的意义。制定一个工作流程,如夜班定时询问,以及为病人进行各种技术操作时进行随机宣教。
4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让医生到床旁查房、开医嘱时,先告知病人须及早认真留取24小时尿标本。因为个别病人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重视。
5正确选择防腐剂:
包括防腐剂的种类、量,如对糖、激素等测定选择甲醛,每100ml尿加甲醛0.3~0.5ml;测定尿蛋白、肌酐等成分则每100ml尿加甲苯0.5ml;而盐酸用于测定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的物质,如17羟类固醇、尿素、钙等,每100ml尿加浓盐酸lml;对尿胆原、尿卟啉类化合物的测定,碳酸钠是最好的保护剂,24小时尿加入量为5克。
6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选择正确的容器,大小合适,放置在阴凉处,规范送检制度,做好登记,严格杜绝非医务人员送检标本。已实施微机化管理的医院可在电脑中查询各标本的状态,以及时发现是否完成或失败。
四小结24小时尿标本留取看似简单,其实影响因素多,采取对策后90%病人能留取正确;避免了重复留取,减少患者的经济、心理负担;增加了医生对化验结果的信任度,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时提供了依据。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错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肾脏疾病患者留取24小时尿蛋白标本是临床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测的标本留取方法之一,尿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