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科协作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医学史”教学.docx
文件大小:41.8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4.38千字
文档摘要

学科协作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医学史”教学

邢烨,夏媛媛

(南京医科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医学史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166)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论述过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在医学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医学史”课程同样是最好的教科书与清醒剂,它为医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培育具有历史思维的医学生。从这个角度看,“医学史”课程有着天然的思政元素,理应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发挥作用,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随着医学人文教育环境的好转,目前“医学史”的教育在医学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医学史”课程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教授“医学史”的教师应该首选科学技术史专业医学史方向的研究者,但科学技术史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本就不多,医学史方向的就更有限了。全国近200所医学院校已有半数开设了“医学史”课程,亟须一批有医学史研究背景的教师加入授课队伍中[2]。以笔者所在的南京医科大学为例,“医学史”是医学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必修课,但目前只有一位专职的医学史背景的教师,教学力量不足,无法形成团队合力,不利于“医学史”课程的建设。

目前开设“医学史”课程的几所医学院校,学时数在24或32之间不等,且都是开设“医学史”课程较早的院校,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还有的学校“医学史”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可以开设到36学时。由于医学校的课程安排历来非常饱满,增加课程有很大的难度,要在增加课程的同时还保证课时数就更加困难。目前笔者所在的院校开设的“医学史”课程学时数为18,在如此少的学时下保障学习内容的丰富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目前“医学史”的教材种类不少,接受度比较高的是由张大庆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史》,还有就是由王振国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医学史》。这两部教材体量都较大,教材内容相当全面且系统,涵盖了中国医学发展与西方医学发展的历程,时间跨度从原始人类诞生一直持续到当代发展趋势。但也因其全面系统地对古往今来的医学史大事件都进行了描述,难免因求全而省略了历史的细节描写,作为学生课堂上使用的学习材料,重点显得不够突出,更不够生动。再加上学时的限制,对教材的利用就更加有限,导致学生认为教材似乎全都是重点,但又抓不住重点。

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问题。课程思政是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本身的德育因素和资源,遵循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对其加以开发运用的社会实践活动[3]。由于学科背景限制,大多数“医学史”课程的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够熟悉,在实际工作中对要挖掘哪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如何融入教学,可能会有所偏差,这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或互补,也缺少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从理论上看,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同向同行的关系,它们的政治方向一致、育人方向一致,文化认同具有统一性。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最终达到合力培养人的目标。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任务与目标上具有共同性,方向与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内容与要求上具有契合性[4]。因此,上文所述困境的前三者,在“医学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课程、专题相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固然要保证稳定的“医学史”教研团队,并形成一定发展梯队,但也不必强求一定要有医学或医学史的学科背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师资是对“医学史”师资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专职、兼职结合的思路,充分利用医学校内的其他资源,把一些基础或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师请到“医学史”课堂,共上一堂课,利用他们对学科发展认识的专业视角,加深学生对某一学科发展史的认识。

通过打通课程,“医学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授课内容上可以实现互相借鉴,把“医学史”的相关知识点穿插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授课内容,形成协同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因增加医学相关内容能提升其亲和力,有效提高医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注意力。例如,在“医学史”教学过程中,教授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形成、中西医论争问题时,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中华民族进入近代后的磨难与抗争等,对近代中国与世界、近代西医本土化进程史、近代西医进入中国的发展等问题进行协同思考。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开设相关医学发展史的专题。目前已经有两个比较成熟的专题形成并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讲授。(1)“医学里的‘中国道路’”专题。介绍了我国在近现代发展历程中面临医学歧路时,是如何一步步做出决策并最终实现走中国特色的医学道路的。其中涵盖了从“废止中医”到“中西医并重”的道路选择,也涉及了从“定县实验”到“三级医疗保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