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管控对策.docx
文件大小:43.8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7
总字数:约6.92千字
文档摘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管控对策

辛彦君王岩李玉贤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学向多元化、培养创新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研究某典型高校近十年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病数据及其统计规律,分析了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心理疾病影响因素,结合高校教学和实践方式,提出了与时俱进强化心理教育必修课、构建家校合作的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多层次心理健康管理队伍、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主动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多维度加强重点学生帮扶工作等6项措施并举的管控范式,全面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降低心理疾病发病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休学;焦虑

[中图分类号]G64;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3)17-0029-04[收稿日期]2022-12-06

精神类心理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1-2]。中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社会人群,心理健康导致的休学、退学已成为大学生学业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3-4]。近年来,虽然学校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彰显学生个性的活动增加,但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主动性差异明显,导致部分交流能力弱的学生与他人交流缺乏并形成心理落差,心理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5-8]。本文以北京某高校为典型案例,统计了该校近10年,尤其近3年来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休/退学数据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自身及社会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体系建设的举措和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规律

以北京某高校10年在校注册的全体本、硕、博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2011—2021年休学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休学直接原因,基本结论如下:(1)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是高校学生休学、退学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社会医疗健康保障能力提升,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休学人数占比最低。(2)每年本科生因心理疾病休学的人数占比是研究生的3~5倍,显著高于研究生人数,且本科生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3)心理疾病性别分布统计。男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比例在持续下降,女生持续增加,2021年女生已经上升至约30‰,是男生的4倍以上。(4)心理疾病学业阶段统计。本科生中随年级增加,休学、退学人数增加,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学业压力、就业压力陡增,导致对个人前途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硕、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本科生相比,一直处于相对低位,与硕、博士研究生心理渐趋成熟,社会实践机会多且与老师交流更为充分有直接关系。

二、大学生心理疾病制因分析

(一)学习环境适应性差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但在明确的考大学目标指引下,加之家长、教师对学生照顾有加,学生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当进入大学后,学生追求的目标多元化,现有的教学改革方向也是泛化学习内容,增加科创实践,突出独立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但习惯于家长、老师对学习、生活的安排,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能力差,难以适应大学生活。整天无所事事,导致学业成绩严重下滑,尤其在“985”“211”等优势院校,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优秀,不适应成绩落于人后,自信心也受到严重冲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9]。

(二)生活环境适应性差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前,很少甚或没有离开过家乡,尤其是来自三线以下城市或农村的大学生。我国幅员辽阔,语言、衣着、饮食等生活习惯和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差异都很大,异地求学的学生容易出现难以适应大学环境的情况。另外,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差异性的成长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喜好、习惯,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弱的学生也有为此产生社交隔阂或社交障碍的趋势[10]。

(三)毕业压力导致的焦虑

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结构也在变化,大学生毕业时所学习专业的社会需求变化可能已经超出了学生预期[11],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紧缩导致国内外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显著减少;国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国家间交流受阻,准备出国留学的大学生学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变得飘忽不定,职业和学业发展计划被打乱或无法实现:模糊的发展前景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易怒、沮丧等情绪和行为迟缓等行为障碍[12]。

(四)网络成瘾导致的焦虑

研究已经表明,游戏带来的刺激、兴奋和成功的体验会使一些学生在现实中的苦恼、无助、失去控制和无价值感一扫而光,起到了阳性和阴性强化的双重作用,导致他们沉溺于网络世界。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在恐惧、无助、无聊、无奈的氛围中沉溺于虚拟世界,以在线学习的名义通宵达旦玩游戏,疯狂追剧、刷抖音,甚至平时对网络游戏有抵抗力的学生也无法抵御诱惑,频繁而无节制地接触网络[13]。网络成瘾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

(五)以遗传为主的自身因素导致的焦虑

有多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