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智能测试桩的数据传输方案.pdf
文件大小:270.5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
2025
智能测试桩的数据传输方案
河南星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部:李淑阳
智能阴极保护测试桩数据传输方案
智能阴极保护测试桩的数据传输需兼顾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及成本效益,适用于油
气管道、城市管网、海洋工程等复杂场景。
一、传输技术选型
根据应用场景需求,选择以下主流技术组合:
技术类型适用场景优势局限性
城市管网、带宽高、延迟低、覆依赖运营商信号,存
4G/5G公网
近海平台、盖广在盲区
人口密集
区
LoRa/ZigBee偏远山区、低功耗、长距离带宽低(),
沙漠、无人()、自组≤50kbps
5-15km
区需部署网关
网
NB-IoT地下管网、低功耗、广覆盖、低传输速率低
广域分散成本()
设备≤200kbps
光纤专网炼化厂区、高带宽、抗干扰、零部署成本高,需预先
港口码头、延迟布线
核心枢纽
卫星通信远洋平台、全球覆盖、应急保障成本高、延迟大
沙漠腹地、()
500ms+
无地面信
号区
二、网络架构设计
采用分层架构,确保数据高效流转:
终端层
智能测试桩内置多模通信模块(如4G+LoRa),支持自动切换。
数据预处理:本地滤波、压缩(如LZ4算法,压缩率≥30%)。
传输层
公网传输:通过运营商基站接入云平台,支持MQTT/CoAP协议。
专网传输:光纤专网直接连接本地服务器,减少公网依赖。
NB-IoT4G
混合传输:上传基础数据,上传紧急报警。
平台层
IoTAWSIoT
云端平台(如阿里云、)接收并解析数据。
边缘计算节点:在现场部署边缘网关,实现数据清洗与本地决策。
三、数据传输流程
数据采集
测试桩按预设频率(如1次/小时)采集电位、电流等参数。
1/
触发式采集:当电位异常时,立即提高采样频率(如次分钟)。
数据封装
用JSON或ProtocolBuffers格式封装数据包,包含:
设备ID、时间戳、测量值、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