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给“猜想验证”一个逐层进阶的方式.docx
文件大小:19.43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3.49千字
文档摘要

给“猜想验证”一个逐层进阶的方式

【摘要】猜想验证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它必须依托问题这个托架,设计相应的问题场域,给猜想一个逐步生长的过程与方式,最终实现逐层进阶的目标。在小学“猜想与验证”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合理猜想和验证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力和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猜想验证逐层进阶

在小学数学“猜想与验证”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沉浸于问题中,通过适切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猜想,然后通过某种途径和方式进行验证,这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激活思维,设境“助猜”

教师依据问题的特点、学生认知能力等来创设问题情境场,能够让学生有一种猜想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读懂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去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将猜想的火花点燃。

(一)做“有根”猜想

猜想是要以原来储存的知识为“根”的,这样的“孕猜”才是有意义的。换句话说,这就为猜想找到了一个生长支点、发展点。

【教学案例1】

教学“反比例”前,学生已经学过正比例关系的相关知识,以及这个知识点学习的方法。如果按照原来的“套路”进行教学,也可以达成学习目标。但这会让学生失去主动学习权。于是,教师就铺路架桥,让学生回想正比例学习情境,基于表格中信息探索数据变化情况,从而找出隐藏在数量间的某种联系,最后通过合作学习概括自己的发现。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为新学知识猜想在做准备。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大胆猜想:“根据成正比例的量的知识,你们猜想一下成反比例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或者说什么样的两个量才能成反比例关系?”于是,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想,他们猜想的结果,成为后续教学的有效资源。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猜想的情境,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大胆进行“有根有据”的猜想,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也是培养学生猜想力的重要路径。

(二)做“有情”猜想

教师要以“情”激思,通过积极鼓励,让学生怀着一份激情投入猜想。学习的惰性直接禁锢着猜想思维,但是积极的学习情绪则是猜想惰性的克星,也是积极猜想的强有力推手。

【教学案例2】

教学“周长相等的圆、长方形、正方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时,有的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也有的学生一时有畏难情绪,感觉无从下手。教师因势利导:“大胆猜,如果需要老师和同学来帮助你,你就提出来。”汇报时,一个学生说:“我猜正方形的面积大。”另一个学生说:“我猜圆的面积大。”还有一个学生猜长方形的面积大。这时,教师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猜想,就是要根据给出的条件满怀信心地猜,猜想有各种结果都是正常的。猜想的结果只是一种预设的结果,需要我们后续通过具体的方法来验证。”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又积极地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去了。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猜想的内驱力,让学生迸发出猜想的火花。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为下一环节的验证找到基点和生长点,从而在后续学习中获得突破性的方法和结论。

二、开放思维,设疑“思猜”

猜想,作为“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教师需要引导与鼓励学生合情合理地去猜想,这样才能让猜想有价值。

(一)在问题与猜想之间架桥

【教学案例3】

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采取先实验后猜想的方法进行,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填入表格中。首先给出一个一位数9,问能不能被3整除;接着问6和3呢?再出示两位数16、19、23、31、53、79等,问能不能被3整除,造成学生认知矛盾,产生疑问。教师进一步质疑:333、2396、25399、8750218953呢?再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不管你们说出怎样的数,我都能非常快地告诉你,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让学生随便报数,从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教师都非常快地报出答案,学生很是惊讶,赶紧用计算器进行验证,每次都是对的,纷纷露出佩服的神情。教师说:“其实你们也可以这样快的,这之间肯定藏着什么秘密?你们猜猜看,写下你的猜想。”学生的猜想丰富多彩,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教师在问题与猜想之间巧妙架桥,让学生自己去猜想、去质疑、去发现。倘若猜想是错误的,教师要多包容,引导学生调整思路,重新猜想与矫正,这才是真正的因疑而思、依问而猜、猜验结合,最终优化所学。

(二)在旧知与猜想之间迁移

【教学案例4】

在教学“面积的变化”时,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把一个长方形按照4∶1的比例放大后,小长方形的长与大长方形长的比是()∶(),那你猜一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怎样的呢?”教师没有按照常规教学流程走,而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的自探环节:

(1)前面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主要是针对什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