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教育学原理与应用》课件_34德育的目标与内容.pptx
文件大小:535.08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74千字
文档摘要

;一、德育目标及其确立依据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问题:目标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有哪些?;(二)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4.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为主。

初中阶段以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主。

高中阶段侧重进行政治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三、德育内容及其选择依据

(一)德育内容

学校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目标所选择的,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和择业指导)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①传统文化教育和近现代史教育;②国家和公民意识教育;③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④国际主义精神教育。;2.理想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青少年学生奋进的动力,也是其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起点。

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①激励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②鼓励学生有个人的理想与追求;③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分辨正确理想和错误打算的能力;④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3.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使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精神,并养成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与习惯。

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②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关心???体,成为集体的一员;③养成尊重群众的观点。;4.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不同的世界观看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

主要内容:①提高理论修养,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打好基础;②教育学生随时端正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与而奋斗的人生观;③培养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5.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就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学生,促进其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②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③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④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教育;⑤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的教育。

6.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就是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学生,使其从小就懂得并履行社会主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民主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7.自觉纪律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作风;通过说理和活动,提高学生对遵守纪律重要性的认识,并教育学生用于同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8.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9.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二)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1.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征

2.德育目标

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的实际

4.文化传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