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的类型课程在学校中的实践类型多种多样,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知识点17课程概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等都是学科课程的倡导者与推动者。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称为“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知识点17课程概述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就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核心课程是一个新兴的课程概念,它是对分科课程的一种超越。它一反分科课程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方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所有学生都必须吸取这些科目。如美国的科学、数学和外语,英国的科学、数学和英语,中国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主干课程。(二)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知识点17课程概述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也称为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隐性课程表明的是一种课程形式,与有没有真正计划没有确切的关系。有计划的课程也可能通过隐性课程的形式来呈现。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既可能是一种教育活动,也可能是一种学生自发的学习活动。(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知识点17课程概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相对于“选修课程”而言的。从本意上来解释就是在学习中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非常重要。高等学校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选修课的产生大大晚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的课程。(四)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知识点17课程概述本知识点小结第四章教师与学生01课程的内涵02课程的主要流派03课程的类型讨论思考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知识点17课程概述第五章课程*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课程*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第五章课程*教育学原理与应用教育概论德育论课程论学制德育论学制教学论课程概述1课程*课程实施2课程改革3第一节diyijie课程概述知识点17课程概述01理解课程的内涵02了解课程的主要流派教学目标重点:课程的内涵和类别难点:课程的主要流派教学重点、难点03掌握课程的类别知识点17课程概述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位中学教师说:“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当前进行的课程改革非常赞同。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感到很困惑,比如说,在教学实践中最司空见惯的‘课程’,我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懂了,现在从一些文献中和从一些专家那里听来的,说课程既包括学生的书本知识,又包括学生的自身活动,既有教材内容也包含了教师、学生和课堂,既有有形的课程,又有无形的课程,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课堂思考第四章教师与学生怎么来理解课程的内涵,有关课程的知识还有哪些,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你一定有很多困惑不解的问题吧?课堂思考主要内容01课程的内涵02课程的主要流派03课程的类型知识点17课程概述§1.在古代中国《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小弃》(唐·孔颖达)“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之。”《朱子全书·论学》(朱熹)“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一)课程词源的释义很难说是专用术语,只能大致说包括了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安排。一、课程的内涵知识点17课程概述§2.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英语是Curriculum,其词根源于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多种解释]☆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知识点17课程概述☆用名词形式解释是“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