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经历统计过程?培养数据意识.docx
文件大小:19.9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3.78千字
文档摘要

经历统计过程培养数据意识

【摘要】促进学生建立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的核心要求。文章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为例,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时主动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发展数据意识。

【关键词】问题驱动真实情境统计过程数据意识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核心词之一“数据分析观念”演化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递进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数据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它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能根据数据思考问题,作出合理推断。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统计体验。本文以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一课为例,讲述如何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发展数据意识。

一、实验数据收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确定实验思路

1.理清实验思路

本实验的前提是:相同的坡板(斜坡的坡长相同),如何放置圆柱形物体才能滚得远?在实验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坡板不同的放置情况,斜坡的坡长不会发生改变,随之改变的是斜坡的坡角和坡高。由此引发思考:如果斜坡的坡角不变(一定),或斜坡的坡高不变(一定),物体怎样才能滚得远?

2.拓宽实验外延

当影响滚动的因素聚焦在坡高、坡角、坡长这三个因素上时,就要思考:怎样研究更合理?这个时候,教师要从整体的视角进行架构,分层设计,让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感悟三个因素之间互相制衡的关系,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3.进行实验分类——控制变量

为了更清楚地看清各因素对滚动距离的影响,在研究的时候,教师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

活动任务一:坡高一定或者坡角一定时,怎样滚得远?

【提出问题】怎样让圆柱体物体在斜坡上滚得远?

【尝试实验】课前调查表明,坡角一定或者坡高一定时,物体滚动距离的远近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本课中,教师特意设计了同坡高、同坡角的两种特定教具,让学生直观得出结论。

【形成猜想】研究得出:(1)当坡角相同时,坡高越高,滚得越远;(2)当坡高相同时,坡角越小,滚得越远。

【综合优化】坡长相同时,怎样才能滚得远?综合刚才的活动任务一,不难发现:要想滚得远,坡高要高,坡角要小。遗憾的是通过自主实践,学生很容易发现,要同时满足双因素的要求,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在坡长固定的情况下,坡高高了,坡角就大了;同样坡角小了,坡高又下来了。这是彼此矛盾的,无法调和,坡高又不能太高,坡角又不能太小,由此引发学生的折中思想:猜测45°角时,物体滚得最远。

活动任务二:坡长一定时,怎样滚得远?

【确定角度】要想验证坡角45°滚得远,就要把其他角度与45°进行比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有角度都测量肯定来不及,因此产生均分0~90°的需求。考虑到测量的角度不能太多,又要与45°进行比较,最终确定15°、30°、45°、60°、75°这5个角度,同时测量角度的确定也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产生的,而不是教师的人为规定。

【再次实验】明确小组分工,规范实验。

【分层呈现】一组数据不具有稳定性,从而引出小组数据→全班数据→全校数据进行分层分析,让学生感悟数据越多越具有代表性。

【得出结论】根据测量的真实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二)制作匹配教具

结合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教师需要精准地控制变量研究,同时为了更规范、科学地开展数学实验,坡长不同的2组实验教具采用3D打印可插式斜坡,操作方便。教具Ⅰ斜坡的坡角相同,教具Ⅱ斜坡的坡高相同。对于坡长相同的实验教具,教师对其进行了多次改良,斜坡从一开始的需要用量角器测量,改良成用螺帽调节角度,最终改良成搭扣斜坡,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

(三)掌握实验方法

科学实验需要借助实验仪器来测量得出数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那么数据就会出现偏差,正确规范的操作,实验中细节的考量,将保证实验中数据收集的真实有效。

二、实验数据的获取要真实有效

(一)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限制,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探索欲,他们在积极投身于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中的数据没有很强的敏感度,往往参与了实验的流程,却并没有及时记录实验产生的数据。因此,教师在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在本课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分组,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小组成员需要分别做放物体、测距离、记录数据等工作,为接下来实验的有序进行做铺垫。

(二)重复多次实验的意识

每一个物理量都有一个真实值,在测量的过程中,实验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通过一两次的实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