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春七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教案 2.3耳和听觉.doc
文件大小:1.67 M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3.15千字
文档摘要

浙教版科学七下《耳和听觉》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耳和听觉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在指导学生观察彩图、插图、阐明外耳、中耳、内耳、各部分结构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本节教学关键是要有直观、形象的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二、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总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重点

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难点

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两耳的功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最后进入人的耳,那么耳在形成听觉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观察图片

思考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耳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功能

观察图片说一说外耳、中耳、内耳分别包括哪些?

1.耳的结构

(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耳的各部分功能

①耳廓:收集声波

②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③鼓膜:接受空气振动,自身振动,带动听小骨振动

④听小骨:放大振动,将振动传入耳蜗

⑤咽鼓管: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⑥半规管:旋转感觉

⑦前庭:位置、速度感觉

⑧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产生兴奋

前庭和耳蜗: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二、听觉的形成

1.听觉的形成

外界传来的声音通过耳廓收集,进入耳道后就会撞击鼓膜,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耳蜗的外形就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当声音传到耳内时,耳蜗内的液体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就把这一信号沿听觉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听觉形成的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影响听觉的原因

(1)听觉褪化: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助听器

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

(2)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了损伤而导致听力的下降,甚至失聪,如:耳膜破裂,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因巨响或被打耳光形成内外压力差等会产生传导性耳聋。

(3)耳蜗、听觉中枢及有关听觉神经损伤,会产生神经性耳聋。

思考与讨论

(1)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大,听力会减退。鼓膜或听小骨损伤等受损,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巨声或打耳光形成鼓膜内外压力差,耳蜗或听神经传导系统受损。

(2)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什么?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3)你知道晕车、晕船、航空病等症状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参考答案: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4)为什么用两只耳朵听?

参考答案: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根据声音到达双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所以用两只耳朵听。

3.保护听力的一般常识:

(1)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2)不要大力擤鼻子。

(3)异物进入耳道时,切勿自行掏挖,以免弄伤耳膜,应尽快求医。

(4)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或以下。

(5)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6)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药物,因为过量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耳鸣或失听。

(7)当发觉耳部不适时,例如痛楚或流脓,应尽快找医生诊治。

课堂练习

1.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