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毕致鼻咽癌课件.ppt
文件大小:1.37 MB
总页数:5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5.92千字
文档摘要

发病高峰年龄40-50岁平均43.5岁男女比例约为3:1鼻咽癌对机体的破坏示意图:Ⅱ-Ⅶ颅神经受累←颅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底骨质破坏↑鼻部破坏↖∣↗咽部间隙眼部破坏←鼻咽癌对鼻咽本部的破坏→Ⅸ-Ⅻ颅神经受累耳部破坏↙∣↘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2颈部触诊

颈上深部可触及质硬、活动度差的无痛性肿块

3EB病毒血清学检查

可作为鼻咽癌诊断的辅助指标,目前已经开展

EBVCA-IgA(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

EBNA-IgA(EB病毒核抗原-免疫球蛋白A)

EBV-specificDnase(EB病毒特异性DNA酶)抗体等检查,为鼻咽癌的筛查提供了特异性的手段。5.细胞学检查1)鼻咽部脱落细胞学检查2)针吸细胞学检查6.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鼻咽癌确诊依据,包括鼻咽部活检和颈部活检1详细询问病史的重要性

2细致的鼻咽部检查与鼻咽部活检、NP细胞学涂片是确诊的最重要的手段

3EB病毒的血清学检查起到筛查的作用。鼻咽癌中EBVCA-IgA的阳性率高,在90%以上,当抗体滴度在1:40以上时,EBVCA-IgA特异性较高,NPC的检出率达80-90%。EBV-DNA酶的检查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影像学的检查不但对明确诊断有帮助,还可以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

5必要时颈部淋巴结的活检

(一)鼻咽部病变:1.鼻咽血管纤维瘤:好发于青年男性,有反复出血病史。此瘤作鼻部活检易造成大出血,须慎重考虑。可作IgA/VCA与IgA/EA检测,以及动脉造影作鉴别。2.鼻咽结核:鼻咽可见肉芽样隆起,表面有粘膜糜烂、溃疡,与癌肿难以区分,可作鼻咽活检以明确诊断。3.鼻咽腺样体: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中央有多条纵形沟状隆起,表面光滑,亦见有结节状增生,腺样体重度炎症表面可有糜烂,需作活检确诊。4.鼻咽囊肿:好发于鼻咽顶壁正中部,表面隆起、光滑,用活检钳触之有囊性感,咬破后可有粘稠分泌物溢出。5.鼻咽恶性淋巴瘤:鼻咽部可见肉芽样肿物、质脆,触之易出血。肿物表面可有溃疡、坏死,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难以区分,需作鼻咽活检才能鉴别。

(二)颈部肿块1.颈淋巴结炎:急性颈淋巴结炎慢性颈淋巴结炎但发生于颈深上组的淋巴结,应注意观察,排除转移瘤。2.颈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可有单侧或双侧淋巴结肿大,易产生干酪化,可有波动感,肺部X线照片可发现肺部有结核病灶。淋巴结穿刺可以鉴别。3.鳃裂囊肿: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多位于颈部外侧、胸锁乳突肌之深部,呈圆形,质软而具有弹性的肿块,边缘清楚,与皮肤无粘连。穿刺抽吸,抽出黄色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后可以鉴别。4.涎腺混合瘤:多见于腮腺,肿瘤位于耳垂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鉴别。5.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上的雪旺细胞,常发生于颈部皮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处。于颈部外侧上段、胸锁乳突肌深处,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的肿物。肿瘤较大时,可突向咽部,使咽侧壁膨隆。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鉴别。九.并发症

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先方法,疗效是良好的。但由此可以引发多系统的长久而严重的并发症,重者致人于死地,轻者亦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鼻咽血管纤维瘤

(angiofibromaofnaspharynx)常发生于10~25岁青年男性。可原发于鼻咽顶、鼻咽后壁咽腱膜和蝶骨翼板骨外膜等处。肿瘤由纤维组织及血管构成。瘤体血管丰富,血管壁薄,缺乏弹性,容易受损发生严重大出血。临床表现出血:为一主要症状,早期可反复出血,阵发性,量较大,以致多伴有不同程度继发性贫血。堵塞及压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