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研究报告
目录
TOC\o1-3\h\z\u一、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现状分析 3
1.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3
产业链结构及主要环节 3
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现状及应用领域 5
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 7
2.市场需求现状及预测 8
二氧化碳减排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增长 8
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分析 10
未来市场规模预期及发展潜力 13
3.竞争格局及企业分布 14
国内主要企业概况及技术优势 14
海外龙头企业及合作模式 16
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趋势 18
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市场份额预测(2025-2030) 21
二、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技术发展研究 21
1.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21
压力吸收法 21
膜分离技术 24
其他先进捕集技术 26
2.二氧化碳转化的关键技术 27
化学转化及合成路线 27
生物转化及微生物发酵 29
高效利用及产品开发 31
3.二氧化碳储存及封存技术 33
地下储存及安全评估 33
海洋储存及环境影响 35
新型储存材料及应用 36
三、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投资策略与风险分析 38
1.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 38
政府补贴政策及税收优惠 38
基金项目及产业化落地 40
中国二氧化碳回收基金项目及产业化落地 42
国际合作及技术引进 42
2.行业发展风险及应对措施 44
技术研发投入与成本控制 44
市场需求波动及竞争压力 45
环保监管政策及社会公众认知 48
摘要
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预将迎来高速增长。据市场调研机构统计,2023年中国二氧化碳回收市场规模约为XX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XX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XX%。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主要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产业链完善以及公众环保意识提高。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碳捕集利用和储存(CCUS)技术的政策,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同时,随着二氧化碳回收技术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涵盖能源、化工、农业等多个领域。未来,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一是技术创新驱动,研发更加高效、经济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二是产业链协同,打造完整的三元体系,包括碳源供应、碳捕集、碳利用等环节;三是应用场景多元化,将二氧化碳回收技术应用于更多领域,例如合成燃料、建筑材料、食品饮料等。结合上述分析,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值得投资者关注和投资。
年份
产能(万吨)
产量(万吨)
产能利用率(%)
需求量(万吨)
占全球比重(%)
2025
15.00
12.00
80.00
14.00
5.00
2026
18.50
15.00
81.00
16.50
6.00
2027
22.00
18.00
82.00
19.00
7.00
2028
25.50
21.00
82.50
21.50
8.00
2029
29.00
24.00
83.00
24.00
9.00
2030
32.50
27.00
83.50
26.50
10.00
一、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现状分析
1.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产业链结构及主要环节
中国二氧化碳回收行业的产业链结构较为完整,涵盖了从二氧化碳捕获到利用的各个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共同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该行业市场规模还在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在未来510年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一、二氧化碳来源及捕集环节:二氧化碳回收的关键起点在于高效、经济的二氧化碳来源和捕集技术。中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包括燃煤发电厂排放、化工生产过程、工业废弃物焚烧等。根据能源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电力行业占到了16.5%,其中煤炭发电仍是主要发电方式。这些行业的碳排放量巨大,为二氧化碳回收提供了丰富的潜在来源。目前,常用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包括:
后燃烧吸收法:将二氧化碳从烟气中吸收,常用于燃煤发电厂。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实现碳排放达118.3亿吨,其中工业部门占比约为56%。后燃烧吸收法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未来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预捕集法:在燃料燃烧前捕集二氧化碳,常用于天然气发电厂。随着中国清洁能源利用的推广,预捕集法的应用前景较为可观。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定材料的特性实现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的分离,在化工生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