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
第5章
课时内容
自立自强——劳动与生活
授课时间
90分钟
课时
2
教学目标
积极培养生活劳动习惯。
深刻理解个人生活劳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明白勤工助学的好处。
深入认识勤工助学。
教学重点
宿舍劳动、家庭劳动。
勤工助学的好处。
教学难点
个人生活劳动对生活的影响。
勤工助学的途径、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引出大学生生活劳动;(2)接着介绍生活劳动的习惯和个人生活劳动的影响等知识;(3)然后介绍勤工助学的相关知识;(4)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宿舍是我家”进行实践训练。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分享自己生活中得劳动习惯,以及在校园中可以采取的勤工助学手段。。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介绍了劳动知识与能力素养的相关知识,本章主要对劳动与生活进行介绍。
讨论问题:1.生活劳动对形成健康的人格有什么影响?
2.你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吗?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5.1个人生活事务
5.1.1培养生活劳动习惯
5.1.2个人生活劳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5.2勤工助学
5.2.1勤工助学的好处
5.2.2勤工助学的深入认识
劳动实践活动——宿舍是我家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了解个人生活事务。
深入理解勤工助学。
思考与练习
(1)宿舍劳动和家庭劳动的习惯应该如何培养?
(2)个人生活劳动可以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3)勤工助学有哪些好处?
(4)勤工助学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哪些?
(5)就目前来看,勤工助学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
(6)学生在校外才加勤工助学劳动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7)勤工助学常见的文书有哪些?各包含什么主要内容?
第6章
课时内容
脚踏实地——劳动与职业
授课时间
135分钟
课时
3
教学目标
了解实习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实习态度。
注意实习安全。
区分实训与实习,掌握实训的关键。
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
了解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的基本含义。
教学重点
实习的阶段、态度和安全。
职业道德的含义、主要内容。
生产劳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实训的概念、关键和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职业道德的素质培养。
服务劳动的特殊性、功能和作用。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引出实习、实训和职业道德;(2)接着介绍实习与劳动、实训与劳动;(3)然后介绍职业道德、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等知识;(4)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争当实习明显”进行实践训练。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课外书籍收集其他案例。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介绍了劳动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本章主要对劳动与职业进行介绍。
讨论问题:1.实习对大学生进入社会有什么好处?
2.在实训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自己?
3.你认为职业道德应该具备哪些内容?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6.1实习与实训
6.1.1实习与劳动
6.1.2实训与劳动
6.2职业劳动
6.2.1职业道德
6.2.2生产劳动
6.2.3服务劳动
劳动实践活动——争当实习明星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掌握实习与劳动、实训与劳动。
理解职业劳动。
思考与练习
(1)实习对大学生和企业各有什么作用?
(2)实习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实习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4)实训与实习有什么区别?
(5)提升实训效果的关键有哪些?
(6)什么是职业道德,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7)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8)简述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的含义。
第7章
课时内容
助人为乐——劳动与社会实践
授课时间
135分钟
课时
3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识社会劳动的意义。
了解社会劳动的常见形式。
熟悉“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三下乡”活动,并提高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社会劳动的意义、常见形式
三支一扶、三下乡
教学难点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引出社会劳动与实践活动;(2)接着介绍社会劳动的意义和常见形式;(3)然后介绍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三下乡等实践活动;(4)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到乡村去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