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167劳动法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下列属于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事实有()。
A、劳动行政管理行为
B、劳动仲裁行为
C、自然灾害
D、劳动者患病
2.为防止集体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3.某商场2008年2月聘用29岁的王某作保安,聘用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李某作会计,王某和李某都和商场签订了为期2年的合同,试用期3个月。合同规定王某的工资为每月600元,李某的工资为每月400元。该商场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500元。2008年4月尚在试用期内的王某在下班回家途中,驾驶一辆没有牌照的摩托车与一辆公交车相撞受伤,无法上班,需要在家疗伤休养一段时间。
王某在试用期内能否享有医疗期?
4.以下有关劳动法的说法错误的有()。
A、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法律本身规定终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条件出现时自然失效
B、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颁布新的法规后而原有法规失效
C、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旧法规长期闲置而无效
D、劳动法可以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5.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6.由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具有(),因而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劳动法基本原则对某些劳动关系做出解释,从而解决实际存在的而法律又未明文规定的实际问题。
A、细节性
B、微观性
C、抽象性
D、具体性
E、概括性
7.什么是延长工时?我国是如何对延长工时进行限制的?
8.根据1991年5月10日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及1991年7月25日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有关问题的解释,伤亡事故分为()。
A、轻伤事故
B、重伤事故
C、死亡事故
D、轻微死亡事故
E、重大死亡事故
9.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
A、书面劳动合同
B、城镇职工劳动合同
C、录用合同
D、聘用合同
E、借用合同
10.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
11.在最低工资的计算过程中,不得作为职工的最低工资进行计算的收入有()。
A、职工按照工作数量或劳动进度获得的工资
B、职工的奖金
C、加班加点工资
D、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E、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
12.根据我国《劳动法》第35条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
A、企业工会的全体会员
B、签订集体合同的职工代表
C、参与合同讨论的企业职工
D、企业全体职工,包括没有参加工会的职工
13.张某作为甲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掌握了公司大量的商业秘密,张某的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乙公司高薪聘请张某,张某就到乙公司上班,给甲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应当向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B、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C、乙公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之后,可以向张某追偿赔偿额的50%
D、张某将甲公司的技术秘密泄露给乙公司,甲公司有权直接起诉乙公司和张某
14.以下有关劳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
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
15.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
A、健康检查
B、劳动补贴
C、设备更新
D、知识教育
16.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