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216刑法原理与实务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第I卷
一.参考题库(共80题)
1.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和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2.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甲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3.某机场地面管理人员玩忽职守,致使飞机失事,死亡多人,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前行为产生的义务
D、职务或者业务要求履行的义务
4.以下对罪刑相适应原则理解正确的有()
A、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B、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C、有罪必罚
D、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E、人身危险眭在罪刑相适应原则中起主要作用
5.某日,甲准备枪杀仇人乙,在乙下班必经之路幸福小街的角落里等待,不久乙与工友丙一同经过幸福小街,甲窜出向乙开枪,由于误差,同时击毙了丙,对甲的行为应该怎样定性()
A、以两个故意杀人(既遂)罪论处
B、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罪论处
C、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D、以一个故意杀人(既遂),一个意外事业件罪论处
6.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
B、有条件和履行义务的可能性而未履行
C、不作为行为产生或可能产生危害后果
D、侵害了刑法保护的客体和对象
E、具有先前行为
7.刑讯逼供罪与诬告陷害罪的主体都是真正的身份犯。
8.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A、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D、改造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9.判例法实际上是溯及既往的法律,所以判例不能成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
10.危害行为必然造成危害结果。
11.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12.下列对社会危害性理解正确的是()
A、当某种行为对法益造成了侵害时,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B、当某种行为对法益仅造成了危险时,该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C、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
D、社会危害性是相对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E、社会危害性是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
1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的特征有()
A、社会危害性
B、行为具有可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行为的残酷性
E、犯罪手段的多样性
14.刑法就是对违反法律的行为直接给予刑罚制裁。
15.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
B、是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并且与其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的犯罪
C、一般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或合法利益
D、一般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
16.下列何种情形应当受到追诉时效的限制?()
A、人民法院受理了齐某自诉汤某故意伤害案件以后,汤某离家出走杳无音信
B、丛某因出国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诽谤案提出控告
C、薛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抢劫,因薛某说话颠三倒四,接案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立案
D、秦某得知与其共同诈骗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逃离居住地藏匿
17.刑法的任务可以概括为()
A、禁止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B、惩罚侵犯法益的犯罪行为
C、宣示对犯罪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
D、保护法益
18.下列犯罪中,既可以由作为方式,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有()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决水罪
C、故意杀人罪
D、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
E、非法拘禁罪
19.下列哪些机关对刑法作出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中国法学会
C、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