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银行保安服务银行保安工作保障制度.docx
文件大小:16.85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2.9千字
文档摘要

银行保安服务银行保安工作保障制度

一、保安服务控制过程

1.目的:向银行提供高质量的保安服务。

2.保安服务应做到:保安服务人员有明显标志、工作规范、作风严谨、服务热情、执勤文明等。

3.公司培训部制定有关的工作、训练、服务规范,包括:《服务控制规范》、《值勤管理规范》《员工服装管理规定》、《员工着装与佩戴工作牌规定》等。

4.公司培训部编写保安服务操作规程。包括:《巡逻岗操作规程》、《消防设备检查规程》、《车场岗操作规程》、《保安员处理情况的原则和方法》等。

5.公司管理部编写保安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保安员备勤制度》、《器械、设备管理规定》等。当班保安员应将本班值勤情况汇总填写在《值勤情况登记本》上。

6.建立保安服务质量检查制度,对保安服务质量考核进行量化、对服务质量进行日常考评。

7.培训部要根据《公司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的规定,对保安服务人员实行岗上日常教育、培训和考核。

二、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1.目的: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处理紧急事件,从而控制事态的发展。

2.保安主管负责银行区域内火警、警情、盗警、人为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的处理。

3.办公室、管理部、督察部等部门负责项目出现的紧急情况的组织、协调、指挥及处理。

4.各级处理紧急情况时必须坚持边处理、边逐级报告(特

殊情况下也可越级上报)的原则。事后留下紧急情况处理过程及结果的记录,必要时及时听取银行的意见,并向公司写出书面报告。

5.最高领导层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要实施正确决策、严密组织、全局协调、妥善处理的领导方法。

6.保安服务中常见的紧急情况:

(1)火警、警情、盗警;

(2)设备设施突发事故,如水管爆裂、大范围停电等;

(3)电梯困人;

(4)交通事故;

(5)其他情况。

三、过程和服务的监督

1.目的:对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过程进行监视、测量,以确保和验证服务的符合性。

2.项目队长对其进行全面的、不间断的监控,每天都要夜查员工的工作。监视、测量的结果登记在《各项目夜查情况登记表》上。每月根据《日常重点工作质量考评表》对项目员工进行考评。

3.每天抽查二至三个项目员工的服务质量,每周夜查两至三次。每半个月普查一次所有项目员工的服务质量,每次检查的结果均应填写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监测表》上。

4.采取日查、夜查、月考核的方式,每季度对项目的部分员工进行检查,每周夜查一至两次。每次检查的结果均应填写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监测表》上。

5.每半月普查一次项目主管的工作质量,并听取项目主管的工作汇报,普查结果登记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监测表》上,月底汇总填写《日常重点工作质量考评表》。

6.最高管理层有重点的、不定期地对项目主管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通报给各相关部门。

7.及时将在服务过程中有突出事迹的单位和个人填写《奖励单》及时上报。公司经核实后,填写《奖励单》上报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实施奖励。

8.不符合的服务执行《不合格服务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四、不合格服务控制程序

1.目的:消除存在的不合格服务及其存在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不合格服务的再次发生或潜在不合格服务的出现。

2.相关部门负责不合格服务的识别、处理,并跟踪不合格服务的处理结果,有效处理银行服务意见。

3.相关部门负责对一般不合格服务的处理。

4.相关部门负责对严重不合格服务的处理。

5.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不合格服务的处理决定。

6.不合格的分类

(1)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偶然的不合格服务,经向银行解释沟通,取得银行原谅,并可以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很快弥补过失的不合格服务。

(2)严重不合格:在银行中造成恶劣影响或重大损失或连续多次发生的不合格服务。

7.不合格服务的记录在《日常重点工作质量考评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监测表》中。

8.对一般不合格服务,责成责任人立即予以纠正。

9.对严重不合格服务填写《处罚单》并附上《不合格服务专题报告》,及时逐级上报。

10.最高管理层对严重不合格服务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分析原因,追究当事人或责任人的责任,消除不合格服务再次发生的条件,并将严重不合格服务事件通报全公司,及时与银行沟通。

五、服务改进控制程序

1.目的: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对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质量控制规范的评审、修订、资源配置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

3.对于存在的一个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识别潜在的质量隐患,并采取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