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5
输水隧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案例综述
目录
TOC\o1-3\h\u3721输水隧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案例综述 1
18540施工条件 1
6379工程概况 2
23074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及施工场地条件 2
14037对外交通运输条件 2
22123施工场地条件 2
21134水、电供应条件 2
6564地方资源条件 2
27985自然条件 2
9515地形地貌 3
7146地质条件 3
30711水文 3
4452建筑材料 4
12558外来建筑材料 4
28719天然建筑材料 4
29338砂、砂卵砾石 4
7521石料 4
29350主体工程施工 5
28409隧道工程施工 5
20175泵站、管道及埋管工程施工 7
5458土石方工程施工 7
8810混凝土工程施工 7
24877管桥及结合井工程施工 8
6896土石方施工 8
21236混凝土工程施工 8
25774输水管道安装 8
1315施工交通 8
23046对外交通 8
21250场内交通 9
29138施工总布置 9
26123施工总布置规划原则 9
3480施工分区规划 9
26550土石方平衡与弃渣 9
3769施工供水、供电及通讯 10
17033施工供水 10
4545施工供电 10
29838施工通讯 10
27004施工总进度 10
18083编制原则 10
32645施工总工期 10
5964施工强度 11
施工条件
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重庆市万州三水输水工程,从庄子河取水口到杨柳水厂直线距离约为14km,取水口至水厂原水输水线路呈南北向,沿线地形高程在300m(56年黄海)以上,最高约为523m(56年黄海),中间高两端低,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主要由输水管道、输水隧洞及管桥等构筑物组成,各构筑物主要技术指标详见附录B。
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及施工场地条件
对外交通运输条件
本工程起于重庆市万州区瀼渡镇庄子河,途径甘宁镇、高峰镇、龙都街道,止于经开区双河口,区内地形变化较大。工程位于长江左岸,长江左岸修筑有沿江公路,有村道通往工程区,交通比较方便。
施工场地条件
工程区地形陡峻,基本无闲地,不利于施工场地的布置。在1#隧洞出口和2#隧洞进口的左侧各布置一弃渣场,弃渣场平面面积分别为2.0万m2、0.93万m2;在2#隧洞进口左侧村庄后方可布置生产生活场地,面积约1200m2。为方便施工,在2#隧洞中部布置3条施工支洞,在3号支洞出口附近及2#隧洞出口各布置一施工营地。在1#隧洞出口、2#隧洞进出口和2#隧洞中部共需修筑4条施工道路,碎石土路,路面宽6m,总长约2km。
水、电供应条件
隧道区东侧为长江,场地内发育滩边河、ZK80部位发育大型冲沟,可用作施工用水水源。同时区内地形切割厉害,沟谷林立,分布大量鱼塘,可用作施工用水水源。
隧道区范围有村庄,施工用电电源可从附近的变压器接入。
地方资源条件
工程区靠近乡镇,离万州市区也不是很远,地方资源丰富。生活用品、劳动力、机修加工、物资转运均可由乡镇或万州市供应。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工程区整体为构造剥蚀丘陵、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位于长江左岸,最高点位于K8+770西侧,高程为630m;长江为区内最低基准面,高程165m,相对高差465m。
工程区植被发育,现状自然斜坡、人工边坡无变形迹象,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
地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位于川东褶皱东北端的万州弧形构造的万县向斜南东翼,场区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土层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区内无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地质构造简单,根据区内出露基岩调查,工程区岩层产状较平缓,岩层产状310°~355°∠5°~14°,构造裂隙较发育。
工程区地势总体中间高四周低,现状地形呈台阶状,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排泄。同时区内四周地形切割强烈,南东侧长江为区内最低排泄基准面,滩边河、牟家沟为场地北西侧地表水最低排泄基准面。大气降雨后,雨水大部分顺坡面向沟谷移动并最终汇入长江,少量沿地表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并以下降泉的形式出露,隧址区地下水总体较贫乏。
工程区地下水按含水岩(层)组的岩性和含水特征,分为以下3个类型: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组)、基岩裂隙含水层(组)和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组)。
线位区分共发现泉点20个,均为下降泉,井70个。其中:1#隧道泉点9个,标高在260~490m间,最大流量77.6m3/d,井5个,最大流量约3.5m3/d;2#隧道泉点11个,标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