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5月隧道工程试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12.95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9.03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5月隧道工程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适用于路堑边坡处于对称或接近对称,边坡岩层基本稳定,仅防止边坡有少量坍塌、落石,或用于隧道洞口岩层破碎,覆盖层较薄而难以用暗挖法修建隧道时:

A、半路堑式偏压型明洞

B、路堑式偏压型明洞

C、路堑式对称型明洞

D、半路堑式单压型明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路堑式对称型明洞适用于路堑边坡处于对称或接近对称,边坡岩层基本稳定,仅防止边坡有少量坍塌、落石,或用于隧道洞口岩层破碎,覆盖层较薄而难以用暗挖法修建隧道时。半路堑式偏压型明洞适用于一侧边坡较高、较陡,另一侧较低、较缓的不对称路堑。路堑式偏压型明洞适用于边坡有偏压情况。半路堑式单压型明洞适用于傍山隧道洞口或傍山线路上半路堑地段。

2.施工缝采用止水带或止水条防水,设置在结构厚度的()处。

A、1/3

B、1/2

C、1/4

D、1/5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施工缝采用止水带或止水条防水时,一般设置在结构厚度的中间位置即大于1/2处,这样能更好地起到防水作用,防止地下水渗漏,所以答案选B。

3.目前在隧道施工中使用最广的是()炸药,其主要成分是硝酸铵,占60%以上,其次是梯恩梯或硝酸钠,占10%-15%:

A、乳化炸药

B、浆状炸药

C、硝化甘油炸药

D、硝酸铵类炸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硝酸铵类炸药主要成分是硝酸铵,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广泛,符合题目描述;乳化炸药主要成分不是硝酸铵;浆状炸药同理;硝化甘油炸药主要成分不是硝酸铵,所以答案是[D]。

4.关于超前锚杆的使用条件正确的是:

A、裂隙不发育的岩体

B、强膨胀性地层

C、土砂质地层

D、流变性较大的地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超前锚杆主要适用于土砂质地层,这类地层相对较为松散,超前锚杆可以起到一定的锚固和支护作用。而流变性较大的地层、强膨胀性地层不适合用超前锚杆;裂隙不发育的岩体一般不需要超前锚杆进行超前支护。

5.目前在隧道施工中使用最广的是()炸药,其主要成分是硝酸铵,占60%以上,其次是梯恩梯或硝酸钠,占10%-15%:

A、浆状炸药

B、硝酸铵类炸药

C、乳化炸药

D、硝化甘油炸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硝酸铵类炸药是以硝酸铵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炸药,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广泛,符合题目描述;乳化炸药、浆状炸药、硝化甘油炸药虽然也是常见炸药,但并非以硝酸铵为主要成分且在隧道施工中使用最广的不是它们。

6.关于斜井的施工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严格控制牵引速度,在井口应设置安全闸

B、井身的开挖与一般隧道导坑的开挖不同

C、提升机械一般用卷扬机牵引斗车

D、施工期间应作好井口防水工程,严防水淹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井身的开挖与一般隧道导坑的开挖基本相同,都遵循一定的开挖方法和施工工艺,并非不同。而选项A,严格控制牵引速度并在井口设置安全闸是保障斜井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选项C,卷扬机牵引斗车是斜井提升机械的常见形式;选项D,作好井口防水工程,严防水淹设施也是斜井施工中必须重视的方面。

7.新关角隧道全长32645m,按照长度划分,该隧道属于:

A、短隧道

B、中长隧道

C、特长隧道

D、长隧道

正确答案:C

8.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是:

A、隧道建筑限界

B、铁路隧道净空

C、基本建筑限界

D、机车车辆限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分割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是铁路隧道净空。铁路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它包括了列车运行所需的空间以及安全空间等。隧道建筑限界是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规定的横断面最小尺寸;基本建筑限界是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机车车辆限界是机车车辆横断面的最大极限尺寸。所以本题选B。

9.不属于常用的防水混凝土的是:

A、外加剂防水混凝土

B、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

C、普通防水混凝土

D、高强度防水混凝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常用的防水混凝土有普通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和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高强度防水混凝土不属于常用的防水混凝土类型。

10.关于注浆浓度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段多次注浆时宜先稀后浓

B、每段每次压浆时宜先稀后浓

C、某一浓度级的浆液能够很快扩散到周围岩体中,则认为浓度适宜

D、某一浓度级的吸浆率约为吸水率的90%以上时,可认为浓度适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注浆施工时,每段每次压浆先稀后浓是较为合理的操作方式。先采用稀浆,其流动性好,能更好地填充较大孔隙和缝隙,随着注浆进行,再逐渐调整为浓浆,有利于更好地封堵较小缝隙,提高注浆效果。同一段多次注浆时并非简单的先稀后浓,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A选项不准确;某一浓度级浆液能否很快扩散到周围岩体中,以及吸浆率约为吸水率的90%以上时,都不能单纯以此来判定浓度适宜,C、D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