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目录
TOC\o1-2\h\u7231轨道工程施工概述 1
187462轨道控制网(CPⅢ)测设 7
129913沉降评估 16
61984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17
146355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53
317256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 61
137507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102
269718板式无砟道岔 140
137909长枕埋入式道岔 159
轨道工程施工概述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采用了多种结构形式的无砟轨道,其设计、施工各有特点,但整个施工管理有其共同点,科学组织、有序管理、重点卡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无砟轨道施工管理为持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施工中需针对具体情况不断进行完善,
以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
无砟轨道的特性
客运专线因其速度高、轴重轻、行车密度大的特点,对轨道结构提出了安全、舒适、少维修、高完好率的要求,以满足运营需要。因此无砟轨道施工完成后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性能,方能满足客运专线的运营需要。
高平顺性
无砟轨道施工完成后,工程质量最终反映在两条钢轨上,钢轨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及舒适度指标。而各类无砟轨道误差控制方式及分配方式不同,但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
高稳定性
高平顺性的线路在经一定时间运营后,轨道状态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状态的改变在允许范围内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有砟轨道变形大,稳定性差,养护维修工作量大,因此无砟轨道开始被大规模采用。因此保证无砟轨道的高稳定性是其发挥其总运营成本低及高效运营优势的前提条件。
高可靠性
为保证运营安全,无砟轨道应具备高可靠性,其设计理念、工程质量必须满足高速铁路运营速度的要求。
高耐久性
客运专线轨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60年,整个工程质量应保证在设计使用寿命内少维修,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减少养护维修时间及工作量。
充分认识无砟轨道的基本性能,是施工管理的先决条件,使施工质量满足基本性能要求是管理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施工前提前进行问题分析是保证质量的有力措施。
无砟轨道施工管理重点
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对无砟轨道的要求、无砟轨道的特点等可以发现,无砟轨道施工管理的重点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下部结构物沉降变形控制;
无砟轨道由于采用了大量混凝土结构,具备高稳定性,但同时又造成其修复性差,发生沉降变形时,只能通过扣件系统进行调整,而扣件系统调整量有限,发生大的沉降时,只能进行大规模维修,部分类型轨道结构需进行拆除重建,故所有无砟轨道必须建筑在下部结构物稳定的基础上。沉降控制包括下部结构物施工质量及观测质量两方面的内容,下部结构物质量应控制路基基底处理、填料质量、填筑密实度、预压时间等;桥梁应控制地质核对、成桩质量;隧道应控制基地清理、不良围岩处理。观测质量主要应控制观测仪器、频次、精度、异常数据分析判断、数据分析等。
防排水系统的检查、完善
水对无砟轨道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直接危害及间接危害两方面。直接危害为排水不畅导致轨道结构长期浸泡在水中,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或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加速破坏。间接危害为下部结构物由于受水浸泡产生沉降或变形,从而影响轨道结构的平顺性,造成轨道结构破坏。
1高精度测量工作
1
2PAGE10
2
PAGE10
客运专线的舒适、无砟轨道的高平顺性,保证的前提是高精度的测量。不仅仅是无砟轨道需要高精度的测量,线下结构物也需要高精度的测量,这样才能满足整个客运专线的建设要求,否则发生调线时,很难保证最终的舒适度指标。测量的最终目的为保证线路的平顺,因此施工过程中除控制测量整网的精度外,尚应采取措施保证各接口的平顺过渡。
过渡段施工
无砟轨道在过渡段很容易产生病害,过渡段包括轨道过渡段及下部结构物的过渡段,由于结构不同,刚度不同,尤其路桥、路隧过渡段,填筑不密实很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而破坏上部的轨道结构。同时轨道过渡段各种类型轨道结构设计不同,受力不同,应保证轨道刚度均匀过渡。特别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过渡时,有砟轨道的密实度及稳定性应达标,否则由于有砟轨道变形会导致该处线路平顺性超标,进而导致无砟轨道破坏。
相关工程接口
1、线下接口工程
线下工程防排水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并在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前完成,路基基床表层、桥面、隧道底板及仰拱填充层表面平整度、中线、高程、预埋件位置及精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无砟轨道衔接施工要求。
2、轨道电路
我国无砟轨道区别于国外的一个显著特点还表现在国内采用的轨道电路传输模式为ZPW-2000的形式,无砟轨道内的钢筋纵向及平面闭合回路会产生磁场而影响轨道电路的传输距离,所以设计常采取措施对钢筋节点进行隔离,避免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