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标准做法
整体面层
1.1
实际尺寸量测→分格排布→弹线定位→切割分格缝→清理分格缝→基层填塞→镶嵌分格条。
1.2
整体地面浇筑
混凝土要求
确保细石混凝土配合比,严查中的砂子、水泥、石子等原材,严禁混凝土添加石粉代替水泥、砂子。
合理设缝
用金属、塑料成品分隔缝条等。普通房间设纵横向“十字缝”,大尺寸房间间距不大于2m设缝。在门口及墙体转角等易产生裂缝处必须设缝。
在钢筋网片布置
混凝土内放置好抗裂钢筋网片,管道下部放100mmx100mm网片,上部放
50mmx50mm网片,网片距面层10mm固定牢固。钢筋网片直径宜为5-6mm。
图1-1地面工序样板
加强混凝土振捣、收面。根据标高控制线,用刮杠将混凝土刮平后,
必须用平板振动器严格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用磨光机抹压平整、提浆。人共用铁抹子抹压、收光,必须做到2遍抹压,有拉毛要求的,做好拉毛。
图1-2成活地面
混凝土养护
面层抹压收光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上部覆盖毛毡,保水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采取洒水保湿养护,始终保持毛毡处于有水或潮湿状态。养护不少于7天。
分层浇筑工艺
第一层浇筑厚度宜为3-4cm(设计面层厚度的1/2),固定住地面管线,然后用刮杠刮平,振捣密实,面层为毛面。洒水养护7-10天,直到混凝土收缩变形稳定。
图1-3第一层浇筑完成 图1-4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养护
浇筑第二层面层收光,地面成活24小时后,及时覆盖薄膜及毛毡(冲筋、界隔条、钢筋网片同整体地面浇筑方法),以后每天浇水两次,连续养护不少于7天。
图1-5第二层浇筑完成后覆盖薄膜及毛毡养护覆盖毛毡养护完成后,取走毛毡即可,见下图
图1-6养护期完成后取走毛毡 图1-7地面完成后最终效果
分格缝设置
分格缝排布设置原则
有柱网时按柱中心线分格;
沿墙根及柱根四周150~200mm处分格设伸缩缝;
伸缩缝间距不大于4×4m或面积不大于16㎡;
垫层与面层伸缩缝上下对应;
地沟、设备基础等凸出物周边应留设伸缩缝;
面层伸缩缝宽度宜为15~20mm,切割时缝宽宜为5~8mm;
地面各种变形缝的设置需与结构协调一致,防止地面被拉裂。
分格缝
分格缝
图1-8整体地面面层分格排布平面示意图
图1-9整体地面留置分格缝
分格缝留置方法
地坪施工的施工缝留设应与分隔缝重合,按分格尺寸弹线定位,大面积地面施工应采用分仓跳打。混凝土内宜设防裂钢筋网片,并在分格缝处断开。整体面层宜采用机械抹压收光,垫层伸缩缝用木尺杆或挤塑板预留。面层伸缩缝采用切割机切割,深度同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
图1-10柱周边应留置菱形或方形分格缝
地面采用分仓跳打时,在下一仓施工前,需对相邻仓地面进行弹性切边,切边宽度20-30mm,深度大于70mm,切边完成后凿除切边混凝土,保证浇筑完成后分仓缝顺直美观。
图1-11进行分仓切割 图1-12切边后地面分仓缝实例
1.3
分割尺寸合理、色泽一致,表面平整。光洁无裂纹、无污染。平整度偏差不大于3mm,缝格平直度偏差不大于2mm。粘结牢固、表面平整、边缘清晰。
相关规范条文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5.1.3大面积水泥类面层应设置分格缝。5.1.6水泥类整体面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板块面层铺设
实际尺寸量测→排版分格→弹线定位→涂刷背涂→块材铺贴→镶边、踢脚
线、过门石铺。
现场铺贴石材或地砖,应采用坐浆工艺,严禁采用浇浆工艺。
根据现场实际尺寸进行石材大板试排版,确定石材最终铺贴样式。
图2-1地面石材厂家预排版示意图
图2-2地面石材厂家预排版实例图
铺贴时应选色或对花、编号后铺贴,同区域颜色一致,无色差。
图2-3拼花地面加工图 图2-4拼花地面实拼效果
块材镶边在十字缝及转角处应45°割角拼缝,拼缝时应注意与踢脚线完成面位置关系。
√
√
×图2-5块料分割拼接
×
块料交接采用完成面正投影面切割法,确定各块料可视面实际尺寸,反推材料下单分割尺寸。
石材防护
铺贴前,石材六面均应涂刷不少于2遍的防水背涂,有效减少反碱泛白、锈斑污染、水渍湿痕等污染破坏。石材现场切割后应补刷防护剂。
浅色石材铺贴采用白水泥或浅色粘接剂粘贴,石材背面需背胶处理,防止反碱。
对于有背网的大理石用作地面铺贴时,铲除背网容易对石材造成损伤,同时易破坏此部位的六面防护,因此需要采用胶粘剂对大理石背网进行强化处理。
图2-6石材防护涂刷 图2-7防护效果验证实例
图2-8反碱泛白污染 图2-9水渍湿痕污染
过门石及门下分色
过门石2m以下时,应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