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支撑结构技术培训汇报人:文小库2025-05-12
CATALOGUE目录02设计要点分析01支护结构概述03施工技术标准04监测与安全保障05典型工程案例分析06维护与拆除管理
支护结构概述01
定义支护结构是指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保护基坑周围环境和地下结构的稳定,采用的临时性或半永久性的支撑结构。基本作用主要承受基坑开挖时产生的侧向土压力和水压力,防止基坑壁失稳和坍塌,同时保护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不受损坏。定义与基本作用
地下连续墙支护通过挖掘机械在基坑周围挖掘深槽,并在槽内灌注混凝土形成连续的地下墙体,起到支护作用。锚杆支护通过在基坑壁内钻孔并注浆锚固锚杆,利用锚杆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来承受基坑开挖产生的侧向压力。排桩支护通过在基坑周围钻孔灌注桩或打入预制桩,形成一排或多排桩体,共同承受基坑开挖产生的侧向压力。钢板桩支护采用钢板桩将基坑周围土体封闭,防止地下水渗入和土体变形。常见支护体系分类
支护体系的选择应基于地质勘察结果,根据土层性质、地下水位、土层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基坑的深度和形状对支护体系的受力状态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支护体系的选择还应考虑基坑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环境因素,确保支护结构的施工和使用安全。在满足安全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支护体系的选择还应考虑成本和工期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支护方案。选型原则与适用场景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与形状周边环境成本与工期
设计要点分析02
地质条件评估方法测定土体强度、变形参数、抗渗性能等,为计算提供基础数据。力学参数测定了解地层结构、土质类型、水文情况等信息,为支护设计提供依据。地质勘察分析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因素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地质稳定性评估
荷载计算与稳定性验算荷载确定根据施工荷载、土压力、水压力等,合理确定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验算支护结构的抗倾覆、抗滑移、抗渗流等稳定性,确保安全可靠。稳定性验算采用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等,对支护结构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
节点构造合理设计支撑节点,确保节点受力合理、传力明确、构造简洁。节点细部处理对节点进行细部处理,如焊缝加强、螺栓连接等,以提高节点的耐久性。节点连接节点连接应牢固可靠,满足强度、刚度要求,避免节点破坏导致的整体失稳。支撑节点设计规范
施工技术标准03
支护桩类型选择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支护桩类型,如灌注桩、预制桩等。支护桩施工工艺01支护桩施工流程包括桩位测量、桩机就位、钻孔、清孔、钢筋笼安装、混凝土灌注等。02支护桩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桩身垂直度、钢筋笼定位准确、混凝土强度等满足设计要求。03支护桩检测与验收进行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等,确保支护桩施工质量。04照先安装角撑、边撑,后安装中间支撑的顺序进行。内支撑安装流程内支撑安装顺序根据监测数据,逐步施加预应力,确保基坑稳定。内支撑预应力施加确保连接牢固、稳定,符合设计要求。内支撑与围护结构连接根据基坑形状、深度、周围环境等,选择合适的内支撑类型,如钢支撑、混凝土支撑等。内支撑类型选择
土方开挖与支护施工协同确保土方开挖与支护施工紧密配合,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合理安排土方外运路线和堆放场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土方外运与堆放遵循“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原则进行开挖。分层开挖原则实时监测基坑变形情况,及时调整开挖速度和支护措施。基坑变形监测土方开挖协同控制
监测与安全保障04
水平位移监测竖向位移监测倾斜监测裂缝监测监测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掌握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监测支护结构及周边地面的竖向位移,判断基坑沉降及隆起情况。监测支护结构或周边建筑物的倾斜情况,及时发现潜在变形。对支护结构、周边建筑物及地面裂缝进行监测,防止裂缝扩展导致破坏。变形监测指标设定
应急预案制定要求明确应急组织架构、人员职责及联系方式,确保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应急组织体系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报警、疏散、抢险等环节,确保有序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抢险器材、安全设备、通讯工具等,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力。应急物资储备定期组织应急培训与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应急培训与演练
风险辨识与评估对深基坑支护支撑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风险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如加强监测、优化施工方案、限制人员活动等。风险预警与报告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并向上级部门报告风险状况。风险应急处置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和责任人员。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05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基坑开挖深度达30米以上,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钢支撑等支护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