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混凝土工程设计案例综述
目录
TOC\o1-3\h\u26421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混凝土工程设计案例综述 1
315411.1.1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1
286051.1.2施工准备 1
223931.1.3混凝土运输 2
29341.1.4混凝土浇捣技术要点 2
154531.1.5混凝土试块 3
224641.1.6混凝土养护 3
320631.1.7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3
根据设计图纸的内容,本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挑选混凝土供应厂商时,尽量挑选市场上信誉良好且运输距离短的混凝土商家,选择好后,安排施工各方代表对其进行考查,对其供应能力,运输能力以及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评估,以确保本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水进行。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施工流程图见下图5-14所示。
图STYLEREF1\s5-SEQ图\*ARABIC\s114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
浇筑前需对模板具体安装情况做一次具体检查,检查模板内是否有泥土、垃圾,木模板是否已经用水润湿等等,以及确保钢筋表面无油污。
安排各技术负责人共同制定详细的混凝土浇捣方案以及混凝土泵车安置、混凝土施工温度测量、坍落度测量等施工方法。
混凝土运输
根据混凝土输送距离,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考虑适量加水,以免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因时间过长导致坍落度损失进而导致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开始混凝土浇捣后,要求混凝土的供应和浇捣工作协调进行,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防止等待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泵管道堵塞、模板内混凝土提前凝固等现象。
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严禁往里加水,安排施工人员负责查看泵送管道,若发现漏浆漏水现象及时报告并解决问题。
一开始泵送首先放缓速度,查看泵送状况,若泵送顺利,则用正常速度开始泵送。
泵送过程应保持连续,若不得已必须中断时,每隔五分钟左右正反转2个行程的措施使管内混凝土保持蠕动,防止离析。
混凝土浇捣技术要点
墙、柱混凝土浇捣
墙、柱混凝土浇筑时,其底面需先浇筑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且厚50mm的水泥砂浆层。
混凝土浇筑需要保持连续,不得中断。
混凝土需要分层浇捣,并且,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高度,通过标高测量控制每层浇筑的混凝土高度为50cm左右。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及时清理墙体上及柱顶上部超出的钢筋部分,以免钢筋产生较大位置导致混凝土出现问题。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混凝土振捣,振动棒需要插入浇筑层内50~100mm,插入较下层,且额外注意对于钢筋密集区域以及洞口区域的振捣工作,两侧同时振捣以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振捣过程快插慢拔,以确保振捣密实。
梁、板混凝土浇捣
采用“赶浆法”进行浇筑,根据梁高进行分层浇筑,当浇筑的混凝土都达到梁上板底位置时,将其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
使用直径较小的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沿着混凝土浇筑方向边浇筑边振捣,每隔一定时间使用铁插尺测量混凝土厚度,以此控制板混凝土浇筑厚度,使最终混凝土需铺厚度稍大于板实际厚度,振捣完毕后,用刮尺进行抹平。
楼梯混凝土浇捣
浇筑楼梯混凝土时,需自上而下先进行楼梯底板浇筑,当其高度达到踏步位置后,开始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并由此推进,安排施工人员盯着踏步混凝土,如发现有不平整,立即用木抹子将其抹平。
楼梯混凝土中的施工缝一般设计在在楼梯休息平台的一半范围内。
混凝土试块
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按照以下要求取混凝土试样:
当混凝土浇筑体积超过1000m3时,对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需每200m3取样一次。
对一个楼层及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取样大于一次。
按照标准养护条件进行混凝土试块养护,按照每100m3制作一组,不足100m3按100m3计制作一组。置于标准养护室内养护28天后检测其实际强度。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需采取必要有效的养护措施,根据研究数据的结果,将其置于最适合强度增长及硬化的温度及湿度环境中,确保硬化后的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及耐久性。
采用人工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并浇水使其保持湿润状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进行时,现场管理人员需严格监督,指挥施工,不得无故缺勤。
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材料、外加剂及各类预埋件进行严格检查,对其各项性能进行严格检测。
对于特殊部位如施工缝、变形缝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规定,不得随意留施工缝。
保证预拌混凝土的充分供应,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能够连续施工,安排好施工人员的施工时间规划。
混凝土养护工作必须到位,常温下浇水并套塑料薄膜养护7天,对于地下室抗渗砼,需要14天养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