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积沙填筑路基技术规范
2024
PAGE\*ROMAN
PAGE\*ROMANII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总体要求 1
原材料 1
施工准备 2
施工机械 2
地表处理 2
取(弃)沙 2
试验段铺筑 2
路基施工 3
一般规定 3
运输 3
填筑 3
洒水闷料 4
整平碾压 4
质量验收 4
附录A(规范性)干振法确定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 6
附录B(规范性)含水量测试方法 8
PAGE
PAGE1
风积沙填筑路基技术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原材料、施工准备、路基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的施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积沙
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堆积体。
总体要求
风积沙路基施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原则。
风积沙路基施工应将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风积沙路基施工采用边施工边防护的方式,使土方工程、防护工程、防沙工程同步配套完成。路基填筑应完成一段、防护一段,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中如发现风积沙颗粒粒径和级配有变化时,应按JTG3430规定补做颗粒级配、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液塑限、CBR等相关试验。
施工作业时应避开大风、大雨(雪)天气,若温度低于0℃应停止施工。
安全和环保施工应分别符合JTGF90和JTG/T3610规定。
冬雨期施工应符合JTG/T3610规定。
原材料
施工用风积沙不准许夹杂植物及树根等杂质。
施工前应取代表性风积沙进行试验,按规定频率和方法取样,每公里不少于1组,风积沙试样应与施工路段保持一致。
通过干振法绘制不同的振动时间、干密度曲线图,确定最大干密度,具体方法按附录A执行。
风积沙的颗粒级配、最佳含水率、液塑限、CBR试验方法应按JTG3430规定执行,含水率测试方法按附录B执行。风积沙技术指标见表1。
表1风积沙技术指标
类型
粉尘量(%)
含盐量(%)
有机质含量(%)
液限(%)
塑限(%)
技术指标
≤5
≤0.3
≤5
≤50
≤26
施工准备
施工机械
应结合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工程特点、填料数量、填方高度、运输距离、工期等因素综合确定。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配备,综合考虑工程量大小、取(弃)沙运距、工期要求及设备能力等因素,并编制机械施工作业方案。
应具有高效、密封性好的特点,并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地表处理
填方路堤施工前应对原地表进行处理,具体如下:
原地面的坑、洞、穴等采用风积沙、砂砾等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基底为有机土、腐殖质、淤泥、种植土时,先清除后平整碾压;
流动沙丘填方路段,先将沙丘推平,再进行洒水压实,达到规定压实度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填方路堤地基充分碾压,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路基施工时,对于原地表清除的表土应集中堆放,便于环保利用。
取(弃)沙
路基施工取沙以沙丘为主,弃沙以沙窝为主。涵洞、通道及桥头附近不准许取(弃)沙。路线两侧取沙时,其宽度宜控制在路基两侧20m平整带范围内,并与平整带施工相结合。当取沙量较大时,其宽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路基两侧40m的范围。
路线两侧取沙坑深度在1m以内时,可将路堤边坡延伸至取沙坑底一并防护;当取沙坑深度大于1m时,宜在路堤坡脚与取沙坑之间设置宽度不小于3m的平整护坡道。
应移挖作填,减少弃方。弃沙时应纵向就近弃于路线两侧沙丘低洼地,且整平。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m时,采用推土机或铲运机沿纵向运出。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季节、路堑横断面形状、纵坡、横坡等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在夏季暴雨较为集中时应防止雨水对路堤、路堑的冲刷。取(弃)沙后应及时恢复。
试验段铺筑
试验路段填筑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小于200m。
应按松铺厚度30cm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均匀性。通过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
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应对压实度、含水率、平整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及时撰写总结报告。
路基施工
一般规定
路堤填筑按横断面全宽进行,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式。
施工过程中应对路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