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临时用电初步方案设计案例综述
目录
TOC\o1-3\h\u3067施工临时用电初步方案设计案例综述 1
161581.1设计指导思想 1
140011.2配电方式确认 1
200791.3用电设备清单 3
1.1设计指导思想
为保证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现场供配电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进行供配电,临时用电设计从现场实际出发,尽量满足相间负荷平衡,并使供配电系统尽量接近负荷中心,各用电工区的施工用电分布均匀。临时用电由专业队伍组织施工,保证供电质量,满足施工用电及安全要求。
本工程所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施工前无各种埋地管线。
现场采用380V低压供电,设1个配电总箱,内有计量设备,采用TN-S系统供电。
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布置情况,总箱进线采用导线直接埋地敷设,干线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用电器导线采用直接埋地敷设。布置位置及线路走向参见临时配电系统图及现场平面图,采用三级配电,三级防护。
按照《JGJ46-2005》规定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R≤4Ω。
本计算书以总配电箱,一级配电箱干线为例,列出详细的导线、开关、漏保的选择计算过程,其余总箱、干线均以汇总表显示。
1.2配电方式确认
本工程所在施工现场范围内施工前无各种埋地管线。
现场采用380V低压供电,设1个配电总箱,内有计量设备,采用TN-S系统供电。
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布置情况,总箱进线采用导线直接埋地敷设,干线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用电器导线采用直接埋地敷设。布置位置及线路走向参见临时配电系统图及现场平面图,采用三级配电,三级防护。
按照《JGJ46-2005》规定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R≤4Ω。
本计算书以总配电箱,一级配电箱干线为例,列出详细的导线、开关、漏保的选择计算过程,其余总箱、干线均以汇总表显示。
本工程现场临时供电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7]JGJ46-2005设计并组织施工,供配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原则进行设计施工PE线与N线严格分开使用。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施工现场所有防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通过放射式多路主干线送至各用电区域,然后在每个供电区域内再分级放射式或树干式构成配电网络,并在总配电箱及分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对塔吊等高大金属设备做防雷接地。强电进楼电缆采用电缆埋地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靠近中心负荷点,每层设置固定点。
为保证TN-S系统中的PE线的可靠性,在每台一级配电箱的附近设置重复接地装置一组,并兼作该处附近的塔吊的防雷接地装置。接地极采用L50*50*5*2500mm角钢4根,顶部埋深0.8米,间距4米,采用40*4扁钢作接地干线,与角钢构成接地装置,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图5-1三级配电示意图
图5-2TN-S系统示意图
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技术规范》JGJ46-2005中给出两种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即架空敷设或埋地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该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在埋地电缆路径还需要设置方位标志,以便观察。
相比线路架空敷设,埋地电路相对安全且固定,不会因为架空线路绑扎(绑扎产生机械损坏)不牢造成电缆损坏、断电或造成人员伤害。
由于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建筑施工,且相关规定严格提出在建工程内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埋地引入,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使用埋地敷设方式对于建筑后期施工更加方便,也能减少由架空转为埋地的人力和经济损失[8]。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埋地电缆与其附近外电电缆间距应大于2米,交叉距离应大于1米;埋地电缆的接头需设在地表的接线盒内,且接线盒应该远离容易引燃、容易引爆、易腐蚀的危险场所;电缆导线直接埋地深度应大于0.7米,并且需要在电缆周围均匀敷设大于50mm厚度的细沙,然后铺盖砖头或混凝土板等保护层;对于埋地电缆在横穿房屋结构、构筑物、道路等易受机械损伤、腐蚀场所,必须设置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
本项目采用埋设电缆线路的敷设方法。
1.3用电设备清单
本项目共采用一台总配电箱,一台一级配电箱,三台二级配电箱,分别供应现场的用电设备,确保满足施工要求,用电设备清单如下:
表5-1用电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具名称
型号
安装功率(kW)
数量
合计功率(kW)
1
建筑施工外用电梯
SCD100/100A
11
1
11
2
钢筋切断机
QJ32-1
3
1
3
3
钢筋调直切断机
GT3-12
3
1
3
4
钢筋弯曲机
GW-12
1.5
1
1.5
5
砂浆罐
UB3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