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的《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以“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主题,带领学生回顾中国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承接了前面所讲述的中国近代历经的重重磨难,同时又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篇章,是学生全面理解中国从衰败走向崛起这一伟大跨越的重要节点。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领悟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深切体会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不懈奋斗,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二)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教材主要由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开国大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中国成立时那盛大且庄严的开国大典场景。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历史时刻所蕴含的巨大喜悦与振奋人心的力量,深刻理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二部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着重阐述了新中国成立背后中国人民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充分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真理。同时,该部分还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为巩固新生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至关重要的举措。
第三部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详细讲述了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交往,逐步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过程。这一部分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大国担当,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外交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他们对中国近代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了初步了解,对国家的发展变化也满怀好奇。然而,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抽象的政治概念,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涵和深远影响,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丰富多样、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借助具体的史实、案例和直观素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政治素养。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开国大典的具体过程和重大意义,清晰阐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标志。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深入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意义。
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分析历史图片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外交谈判等活动,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交流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历史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切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深刻体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之情。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开国大典的过程和意义,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和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意义。
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容和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教学难点
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人民在其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认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内涵及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对新中国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体会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崛起的艰辛历程和大国担当精神。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
讲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