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1.审清题材:题目要求围绕两幅漫画写启示,要写出漫画反映的主题和寓意,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他的目的是什么。“启示”是这次习作题目的中心词,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漫画图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议论文)
;审;审;思;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确实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能使文章文采倍增,令人过目难忘。如:;拟;写;1.什么是漫画?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这次习作,可以从上面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来写,也可以写其他漫画。
漫画的特点:画面简洁明了;画面意味深长;透过画面的内容一定包含着对某种现象的讽刺或歌颂。画风诙谐幽默。
;选;观察课本中的两幅漫画,看看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
;思考漫画的含义,说说你从画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选择一幅你觉得有趣,感受深刻的图画,作为写作对象。;1.回顾课文,学习方法。
《手指》一课,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那些人?
;2.假如想写书中第一幅漫画《等着乘凉》带来的启示。
(1)仔细观察,描写画面。
;(2)将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细致观察。
;(3)观察人物
;(4)联系文字,想象情节
;(5)借助提示,联系实际写清楚漫画的启示。;(6)借助文字,联系行为,阐述想法。;(7)联系实际,深化漫画的主题。
①联系相似的现象,表达想法;②联系经典故事,论证观点。;③联系自身行为,例证启示;漫画的含义:小树还未长大,戴眼镜的人就干坐在那里等着乘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想要不劳而获的人。
;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中有些同学懒惰,不看书、不写作业,考试时就想靠抄袭别人的来获取高分;
有些人不愿劳动就想靠买彩票一夜暴富,这样的人都是不劳而获的人。
启示:不能坐等收获,收获不是等来的,是付出辛勤劳动得来的。
;学;学;4.认真安排内容,布局谋篇。
在写作时,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等顺序,做到言之有序,要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既要有连贯的叙述,又要有形象的描写,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画面的内容。完稿后,再对照漫画反复阅读,认真修改。这样,一篇好的漫画作文就产生了。;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下面以《假文盲》中的句子为例:
寒风刺骨的公共汽车站台前,四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在候车处一字排开,可立在他们面前的牌子上,却醒目地写着五个大字“母子上车处”。他们显然看见了,却装作没看见,心安理得地站在那儿。而就在队列的外边,一个瘦弱的母亲拎着一个大包,吃力地抱着孩子,眼睛中透出无助又无奈的神情。
解析:“母于上车处”,神情是那么心安理得;瘦弱的母亲吃力地抱着孩子,神情是那无助而又无奈。抓住二者的神情进行详细描写,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不讲社会公德给他人带来不便,甚至伤害了他人的利益。;其实,在这个社会,假文盲太多了。比如垃圾箱旁的醒目标志“垃圾入箱”,可箱外的垃圾比箱里的多;公园里的爱心木牌“爱护花草”,可还有人我行我素,随意折花踏草,甚至连牌子也给踢倒了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公德何在?
解析:“箱外、箱里”“爱护花草、我行我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对没有“社会公德”类似的现象的气氛,一句“公德何在”的质问,直指人心,令人汗颜。;;;《等着乘凉》和《待业啄木鸟》都是著名的漫画大师华君武的作品,这两幅作品中都带有讽刺的意味。再看这两幅漫画,想告诉我们什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借助习作导航单开始动笔写作。
示例:
一幅漫画的启示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幅漫画,很有感触。
画面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刚栽好一棵小树。小树树干不粗,枝叶也不茂盛。一个人,转身去提水了,当他挽着袖子,提一壶水来给小树浇水时,看到和他一起栽树的戴眼镜、戴鸭舌帽的人,正双手抱着膝盖,背靠小树坐着,小树的树干,都被靠弯了。铁楸被扔在旁边。就问:“你干什么?”那个人转脸笑着回答:“等着乘凉。”;刚看到这幅漫画,我觉得好笑:面对刚栽好的小树,是坐着等着乘凉,还是提壶浇水,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坐下等着乘凉的人会不知道?没有辛勤的培育,哪有什么凉可乘?
可仔细一想,我笑不出来了,这幅漫画中坐等乘凉的人,不是就在我们身边吗?刚读几本书,就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做几道练习题,就想考出好成绩。刚练几个字,就觉得自己是书法家了。种上庄稼,不除草,不施肥,不浇水,不捉虫,就等着收获。这幅漫画在讽刺我们生活中想不劳而获的人啊!
从这幅漫画中我获得了一个启示:“乘凉”的大树是等不来的,只有像提壶浇水的人那样,经常为小树浇水、松土、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