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四中2024级高一年级3月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题3分,计45分)
技能劳动者是指通过技术等级考试,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执业资格证书后,
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影响技能劳动者与普通劳动者迁移的区位因素中既有相同因素,也有差异因素。
近年来,我国不同城市技能劳动者迁入率差异呈扩大趋势,东部地区迁入较多,西部地区迁入较少。完成
下面小题。
1.影响技能劳动者与普通劳动者迁移的相同因素主要是城市的()
A.工资收入B.服务种类C.地理位置D.便利可达
2.各城市为了吸引技能劳动者迁入,应该()
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B.提高城市生活品质
C.提高城市平均工资D.增加城市交通类型
【答案】1.A2.B
【解析】
【1题详解】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影响技能劳动者与普通劳动者迁移的相同因素主要是城市的工资
收入,A正确;服务种类、地理位置、便利可达都是影响技能劳动者与普通劳动者迁移的相同因素,但不
是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技能劳动者一般收入较高,对城市生活品质、城市文化包容开放程度要求较高,提高城市平均工资对其个
人收入影响不大,B正确,C错误;扩大城市用地面积对技能劳动者迁入无直接吸引力,A错误;城市交通
类型要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进行设置,主要目的不是吸引技能劳动者,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2)A.自然
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讯发展;C.政治因
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改变;D.社会文化: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差异。
江南水乡位于江南地区岗身与太湖之间的低洼地带,水网分布密集。同里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脉和
丰富的特色水乡建筑空间风貌,其文脉积淀和空间塑造是江南水乡古镇的精华所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1页/共12页
3.同里古镇的空间形态最可能是()
A.带状B.团状C.环状D.网状
4.同里古镇部分传统民居底部以木柱或石柱作为支撑,院墙上开漏窗,房屋前后开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
A.稳固地基,便于瞭望B.保暖御寒,便于出行
C.增加光照,减少湿度D.通风散热,拓展空间
5.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江南先民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江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下列属于
水乡文化的是()
A.乌篷船B.臊子面C.竹楼D.苗绣
【答案】3.D4.D5.A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水网分布密集”可知,同里古镇居民沿着河流两岸分布,极有可能的空间形态是网状,D正确;沿一
条河流分布多呈带状,但这里水网分布密集,是多条河流交织形成网状,不是单独一条河流,因此不是带
状分布,A错误;在河流稀少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团状,B错误;聚落沿湖分布多呈环状,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江南地区水网分布密集,土地相对分散,可利用空间有限,夏季时气候湿热,“以木柱或石柱作为支撑,院
墙上开漏窗,房屋前后开窗”表明当地民居在解决通风问题的同时,对于居住空间的拓展也有较大需求,可
以通风散热,拓展空间。故选D。木头石柱为支撑、屋前开窗,院墙开漏窗难以稳定地基,瞭望需要高塔,
A错误;通风不利于保暖,且在江南,气温较高,B错误;院墙开窗无法增加光照,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乌篷船是江南地区传统的出行工具,能适应当地河网密布的特征,A正确;臊子面是山西、陕西等地区的
第2页/共12页
传统美食,B错误;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标志性民居建筑,C错误;苗绣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D
错误。故选A。
【点睛】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建筑的结构、材料和风格产生影响。例如,在沿海地区,建筑需要考虑抗风
和防潮的特性;在山区,建筑则需要考虑抗震和防滑的特性。此外,气候条件也会对建筑的能源消耗和舒
适性产生影响。在炎热的气候中,建筑需要注重隔热和通风,而在寒冷的气候中,建筑则需要考虑保温和
供暖。
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含量高,制种人员需要选择两种不同优良性状的水稻以每8列母本间隔1列父本
的方式种植(如图),其中父本植株较高,雄蕊雌蕊皆正常:母本雌蕊正常而雄蕊退化。通过人工赶花,母
本雌蕊接受父本雄蕊花粉而完成授粉,最终母本收获性状稳定而优质的种子。其它物种的干扰和授粉期天
气恶劣等因素都会影响种子的质量和产量。福建省建宁县位于武夷山区,多丘陵山地,耕地分散,是全国
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当地独创授粉成功后随即割除父本的制种方法,能增加母本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