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生物 第4章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案2.docx
文件大小:277.56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7.62千字
文档摘要

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4章免疫调节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章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免疫系统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及稳态是如何实现的。系统的组成是基础,所以教材首先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然后是免疫系统的功能,最后是免疫系统的变化,这是整章内容的顺序。概括地说,为内环境的稳态作贡献就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其中,免疫的防御功能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防御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教材第2节以特异性免疫启动的过程为例来讲述。如果免疫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内环境稳态就会破坏,这就是免疫失调,是第3节的内容,涉及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第4节是关于免疫学的应用,这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很多,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意在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本章首先突出了系统观,强调了免疫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调配合。免疫系统的结构层次、组成及功能等知识,是结构与功能观的内涵;在免疫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也不是割裂的,它们也有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信息分子及其相互识别来进行的。

在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免疫调节之后,教材特意安排了一个总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这些信息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不相同,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本章内容与前3章有密切的联系,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一样,都是从系统的角度来阐述稳态的维持。同时,这三大系统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章内容就是对不同系统从更高水平进行的整合。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都有接种疫苗的经历和患流感的体验,也或多或少地摸过扁桃体或腋下的淋巴结,有些学生还发生过食物过敏或花粉过敏、患过哮喘等,他们还经历过与健康有关的其他问题,这些都是关于本章学习内容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大可能通过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电视等途径了解到关于健康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最新科研进展,如疫苗、器官移植等,这些报道也是学习这一章的很好的切入点。另外,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人体的前两道防线,知道关于抗原、抗体的简单知识等,也是学习本章新知识的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相互配合。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4)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HIV感染人体的机理。

(5)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难点

(1)免疫系统的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配合。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

(4)HIV感染人体的机理。

(5)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

(6)器官移植、组织相容性与抗原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本章4节内容建议5课时完成。

第1节建议安排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在初中的生物学教材中已经有所涉及,可让学生在课前自学有关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图4-2介绍免疫器官,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上。本节内容在新课教学时不必加深拓展,待学生学完本章内容后,通过本章小结和单元复习,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自然会更加深刻。

第2节建议安排2课时。教师可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体液免疫。例如,利用“问题探讨”中的事例,以机体对流感病毒产生特异性抗体以及感冒不管是否服药都需要一周才能自愈等现象贯串教学过程,层层设问,让学生分析病原体入侵细胞后机体的免疫过程和抗体的产生过程。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图4-6体液免疫图解让学生分析、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体液免疫过程的特点。也可沿着问题串的路径由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中各类细胞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认识免疫反应的过程。

第3节建议安排1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反应,结合“问题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过敏反应的生理机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绘制过敏反应的概念图,加深对过敏反应产生机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可让学生解释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