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Ι(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语言大师。在中国语文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变
革过程中,鲁迅的文学语言起到了桥梁和示范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意义。他极其重视中
国语文的新生,把语言文字改革提高到了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他呼吁现代人要将自己的
思想直白、真实地表达出来,以打破旧中国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他字斟句酌,炉火纯青,把
文字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他还是文体创造的先锋:不仅创造了杂文这种新型的散文体
裁,而且他的小说几乎每篇都有新的形式和格局,从不重复自己。因此,鲁迅的不少代表作成
为大、中、小学的传统教材,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经典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认识意义是恒定的,而其现实意义却是流动的,具有跨越时空的巨
大潜能。重读鲁迅文本,应该回应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迫切问题,使其在时代发展和民
族复兴过程中不断彰显出思想和艺术的魅力。只有这样做,才能使鲁迅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保
持旺盛的生命力。
鲁迅曾将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以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为急务。他在
广泛剖析国民性负面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最需要灌输的道德观念是“诚与爱”。这种
对“最理想的人性”的呼唤,不仅在当时具有普适意义,而且同样切中当今时弊。因为现代社
会既需要市场经济的物质支撑,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要素的价值支撑。如果缺少了“诚”
与“爱”,市场经济就会出现信用污染,而这种污染比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对于这个问题的严
重性,大家都有切身感受。
对于塑造新型的民族性格,鲁迅提出了他的正面主张。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
鲁迅明确提出了三点:一、耐劳作的体力;二、纯洁高尚的道德;三、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
的精神。这其实就指明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没
有健全的体魄就无法承受工作的重负,这就是所谓“健康第一”。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知识更新、
信息爆炸的社会,没有容纳新潮流的精神,就会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道德追求也就是应有的信仰追求、理想追求。现代社会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双轨并
行的社会,法律是不能触碰的立身行事的底线,道德是一种没有上限的人格追求。“纯洁高尚”
是一种境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非每个人都能通达。但是,《诗经》中有一句诗说得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对“纯洁高尚的道德”有一种景仰之情、向往之
心,这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崇高目标。
我们肯定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但必须看到鲁迅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性,它不可能回应
并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一切具体问题。阅读鲁迅作品最大的现实功效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三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QQABRQYEoggoAIJAARhCEQUKCAGQkACACQgOhAAMsAAAgRFABCA=}#}
个字:“学做人!”鲁迅是中国底层民众的忠实代言人,他的一生是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温
饱和发展而呐喊的一生,他的“道德准则”是“损己利人”,“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