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案2.docx
文件大小:168.58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55万字
文档摘要

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经验,辩证地理解“工匠精神”理念的内涵。

2.思维拓展与提升:通过同专题拓展阅读,辩证思考“工匠精神”及其社会环境的关系。

3.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在如何坚守发扬“工匠精神”上进行思考和实践。

评价目标

1.能够在设定情境下,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作品。

2.能够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对他人的学习发表见解,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在设定情境下,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成果作品。

2.能够通过同专题拓展阅读,辩证思考“工匠精神”及其社会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任务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打印发放“工匠精神”专题拓展文本,并让学生熟读。文本如下:《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工匠精神述评》(张辛欣)、《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李洪兴)、《让工匠精神被看见被尊重》(任先博)、《品质》(英国·高尔斯华绥)。

教学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熟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完成阅读笔记表格。

层面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价值

个人层面

企业、国家层面

人生信念

检查预习,结合阅读笔记表格,梳理本文内容。

层面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价值

个人层面

精益求精,爱岗敬业

使匠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

企业、

国家层面

重视创新,追求卓越

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使国家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

人生层面

专注忘我,超然达观

刷新审美追求,扩充文明疆域,修正世道人心,雕琢时代品质,改变现实世界

【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华儿女不断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今天我们的“中国制造”正向着“中国智造”前进,工匠精神在其中该体现怎样的价值呢?我们青年学生又该有些什么作为呢?

【讲授新课】

一、任务展示

模拟情境:同学们响应时代召唤,以研究弘扬“工匠精神”为宗旨,成立了学生社团“精工社”。

任务一:假如小说《品质》中矢志不渝用尽毕生精力做靴子却遭遇倒闭厄运的格斯拉兄弟穿越到了当代,来到了我们身边,正准备凭借出色的手艺重振他们的店铺。读完“工匠精神”专题拓展文本,你们对他们有些什么建议呢?请各抒己见,小组讨论,形成文字稿。

(设计意图:学生一方面通过熟读课文以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工匠精神述评》,理解工匠精神内涵的发展与在当下的现实内涵,另一方面熟读《品质》,分析格斯拉兄弟坚守工匠精神却悲剧收场的自身原因,特别是通过格斯拉兄弟事必躬亲、排斥做广告等做法,来思考他们对工匠精神理解践行的局限之处,进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任务二: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专业技术人员,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建设产业强国。我们市产业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正要进京参加会议。请同学们就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弘扬工匠精神”,向人大代表建言献策。要求讨论形成文字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熟读课文以及拓展文本《品质》《让工匠精神被看见被尊重》,理解坚守弘扬工匠精神与社会环境间的密切关系,结合身边社会实际,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任务三:“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我们青年学生并不从事各项生产,但我们就不必践行发扬工匠精神吗?让我们以“精工社”的名义,向全校同学,就从日常学习生活出发践行工匠精神提出倡议。请小组讨论议定,写一篇倡议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熟读课文以及拓展文本《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进一步对课文关键语句加深理解,进而思考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各抒己见,小组讨论整合,形成观点。)

二、分组分工

本班有42名学生,每组7人,分为6个组。每组必须有男有女。组内分工如下:

协调人:组织管理好本组的交流讨论,保证小组活动高质高效,帮助每位同学完成相关任务。记录人:记录组内每位同学的发言,归纳总结本组讨论的成果。一号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二号发言人:对一号发言人的发言做补充。三号发言人:对其他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提问。应答人:如遇到老师、同学的提问,该同学做好回答工作。展示人:若需小组上讲台展示呈现学习成果,由该同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进行展示。

6个小组抽签决定承担的学习任务。每两组承担同一项任务,此两组之间比赛竞争。

(设计意图:分组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内分工要求人人有事干,从规则上防止有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各组抽签决定任务,又有各组互相提问,同任务两组竞争。以上各点都意在激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