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稳固学问点〔考点〕台帐
考点一:第9课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识记,中考常考靠点〕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秦王嬴政〔“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过程: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识记〕
影响:秦的统一,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识记〕
2、确立中心集权〔理解,中考常考靠点〕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措施:①在中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心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终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②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心直接收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影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掌握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根本模式。
3、秦朝稳固统一的措施〔理解,中考常考考点〕
领域 措施
政治 确立中心集权制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
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交通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
军事
修建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影响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沟通
便利秦朝的交通,促进经济进展
加强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稳固了国家统一
4、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识记〕
考点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的暴政〔识记〕
秦始皇的暴政:①征收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秦二世的暴政:①下令将大量的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工匠闷死;②残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屠杀文武大臣。③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2、评价秦始皇〔理解〕
秦始皇有功也有过,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
功绩:①他顺应历史进展的潮流,统一六国完毕长期混战的局面;②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等,稳固了统一,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沟通,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③通过统一战斗,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又开发了边疆。
过失: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暴政,徭役赋税繁重,刑罚残酷,使得民不聊生;焚书坑儒使我国思想文化遭到极大的损失。
3、陈胜、吴广起义〔识记〕
3、陈胜、吴广起义〔识记〕
〔1〕缘由:陈胜、武广等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据秦法,要被处死。〔2〕概况: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者—陈胜、吴广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过程: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结果:起义失败
〔1〕缘由:陈胜、武广等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据
秦法,要被处死。
〔2〕概况: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者—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过程: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结果:起义失败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楚汉之争〔识记〕
工程
刘邦、项羽领导反秦战斗
楚汉之争
身份
农民起义首领
汉王和西楚霸王
目的
推翻秦朝统治
争夺对全国的统治权
战役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垓下之战〔四周楚歌〕
结果
推翻秦朝
刘邦战胜项羽
性质
农民战斗
争夺皇位的战斗
考点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识记〕①时间—公元前202年;②人物—刘邦〔汉高祖〕;③都城—长安〔史称西汉〕
1、西汉的建立:〔识记〕
①时间—公元前202年;②人物—刘邦〔汉高祖〕;③都城—长安〔史称西
汉〕
2、疗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
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连续实行疗养生息政策,注
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渐渐得以恢复和进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了解〕
3、“文景之治”〔理解〕
(1)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连续推行疗养生息政策。①他们留意农业
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
赋降到了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③他们
赋降到了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
肉刑。③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白费浮华。
(2)表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