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沈阳市康平县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1.22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7.1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8/NUMPAGES26

沈阳市康平县2024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B,C,D选项中的图形都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A选项中的图形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解:A.,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

B.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180°

C.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D.有三条线段,将这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即可.

【详解】解:A、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奇数,是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

B、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为180°,是必然事件,符合题意;

C、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是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

D、有三条线段,将这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是随机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和,要选择第三根木棒,把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的长度应是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这样就可求出第三边长的范围.

【详解】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即.

综观各选项,只有C符合要求.故选:C.

5.如图,直线,点在直线上,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直线,于,两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的度数,再由得出的度数,由平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直线,,

故选:C.

6.如图,把长方形沿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的位置.若,则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明确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由,可得,根据,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B.

7.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小明在池塘外取的垂线上的点C,D,使,再画出的垂线,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的长就是的长,依据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

【详解】解:因为,

所以,

在和中,

所以,

所以,

所以依据,

故选C.

8.今年5月1日,我市某商场停车场的停车量为2000辆次,其中两轮电动车平均停车费为每辆1元一次,小汽车平均停车费为每辆5元一次,若两轮电动车停车辆数为x辆次,停车的总收入为y元,则y与x的关系式为()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得:总收入为y元=两轮电动车停车费+小汽车停车费,据此写出题目中的函数解关系式,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关系式,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题意,写出题目中的函数关系式.

9.如图,已知.若添加一个条件后,可得,则在下列条件中,可以添加的是()

A. B.

C. D.平分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

【详解】解:A、因为,

所以和不一定全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