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沈阳市大东区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38.64 K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24万字
文档摘要

PAGE6/NUMPAGES22

沈阳市大东区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凯歌(kǎi) 羞怯(què) 蹒跚(pán) 大相径廷(tíng)

B.藏匿(nì) 静谧(bì) 轻捷(jié) 竭然不同(jié)

C.絮叨(xǜ) 收敛(liǎn) 留转(liú) 神通广大(tōng)

D.干涩(sè) 化妆(zhuāng) 拼凑(còu) 恍然大悟(huǎng)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羞怯(què)——qiè,大相径廷——大相径庭;

B.静谧(bì)——mì,竭然不同——截然不同;

C.絮叨(xǜ)——xù,留转——流转;

故选D。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写不完的旋律。针对莫高窟这一艺术瑰宝,我们在2018年成功了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敦煌壁画为题材,通过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宏大的时代主题——只有国家安定,才有人民的幸福。这部作品既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又交响乐和民族音乐要素。我们希望以这样兼容并蓄的音乐风格让观众身临历史之境,感受文化精神的。

A.推进模仿融合传送

B.推进借鉴容和传播

C.推出借鉴融合传承

D.推出模仿容和传递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推进:推动而使之前进。递次前进。

推出:向人们介绍某人或某事物并希望接受,当前用于广告居多推举或推选。

空一,根据“我们在2018年成功??了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语境可知,此处形容向人们介绍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并希望接受,应使用“推出”。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借鉴:把别的人或事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以便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教训。

空二,根据“这部作品既??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语境可知,此处形容把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以便取长补短,吸取经验教训,应使用“借鉴”。

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容和:曲意苟合以取容

空三,根据“又??交响乐和民族音乐要素”语境可知,此处形容交响乐和民族音乐合成一体,应使用“融合”。

传送: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传播:广泛散布。

传承:传递和继承。

传递:传送;辗转递送。

空四,根据“感受文化精神的??”语境可知,此处形容文化精神传递和继承,应使用“传承”。

故选C。

3.下列各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作者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采访、勘查中推演出来。”为此,他搜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

A.原则(名词)推演(动词)饱满(形容词)

B.作品(名词)出来(动词)这种(代词)

C.将画线的句子中“采访了许多红军老战士”后面的“。”改成“,”。

D.严谨(形容词)档案(名词)上(动词)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性及标点。

D.有误,“上”是方位名词;

故选D。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4.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

B.中国古代有对不同年龄的表述。如用“不惑”称“四十”;男子十五岁称“束发”,女子十五岁为“豆蔻”。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舍弟、鄙人、小女、见教等。

D.《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悲惨处境。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故选B。

名著阅读(4分)

5.仿照示例,请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概述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并据此对人物作出评价。(字数在70-90之间)

①孙悟空

②唐僧

示例:宋江,私放晁天王。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后,事情败露,官府准备捉拿晁盖。宋江得知后,及时通知了晁盖,晁盖得以做好准备,逃脱了官府的缉捕。这情节说明宋江是讲义气的人。

【答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先后变成村姑、老妇,被识破,逃走。唐僧怪他。白骨精变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