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辽宁省开原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docx
文件大小:36.25 K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1.15万字
文档摘要

PAGE6/NUMPAGES20

辽宁省开原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十月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嘹亮(liáo) 着落(zhuó) 屋檐(yán) 喜出忘外(wàng)

B.分歧(qí) 祷告(dǎo) 荫蔽(yìn) 浑水摸鱼(hún)

C.粗犷(kuàng) 贮蓄(zhù) 应和(hè) 气冲霄汉(xiāo)

D.澄清(chéng) 造访(zào) 唠叨(láo) 花枝招展(zhī)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喜出忘外——喜出望外;

B.荫蔽(yìn)——yīn;C.粗犷(kuàng)——guǎng;

故选D。

2.选出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海洋是地球的主体、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______。地球表面分属为陆地和海洋。海陆面积之比为2.5∶1。世界大洋______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______的大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人推算,海洋向人类______食物的能力,相当于全世界陆地耕地面积所提供食物的1000倍。

A.源泉通常一望无际提供

B.源泉经常一览无余提供

C.源头经常一望无际供给

D.源头通常一览无余供给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运用。

“源泉”指泉流,水的来源,比喻事物的来源。“源头”水发源的地方。第一空的语境意思是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来源,使用“源泉”恰当。

“通常”形容一般;平常。“经常”指常常;时常。第二空的语境指的是世界大洋按照一般情况进行分类,被分为四部分,使用“通常”恰当。

“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第三空的语境写出了大海非常的辽阔,使用“一望无际”恰当。

“提供”意思是供给(意见、资料、物资、条件等)。“供给”把必需的物资、钱财资料提供给需要的人使用。第四空的语境指的是海洋向人类供给食物的能力巨大,使用“提供”恰当。

故选A。

3.下列对语法知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最爱在雨夜读诗,长夜漫漫,听着雨声,读着诗词,仿佛回到千百年前,①心中流淌一股莫名的感动。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②我们早已自己忘记了最初的样子。不妨静下来,③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

A.语段中加点词“雨夜”“诗词”“仿佛”都是名词。

B.①句中“流淌”一词根据语境确定其含义是:液体流动。

C.②句是一个病句,修改应将“自己”调换到“忘记了”之后。

D.③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性、修辞、病句等知识的掌握。

A.有误,“仿佛”是副词,不是名词;

B.有误,“液体流动”是本义,这里“流淌”指情感的变化;

D.有误,“平淡如水”运用了比喻,不是比拟;

故选C。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

B.《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是词牌名。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朝花夕拾》收集了鲁迅1926年2月到11月创作的10篇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情趣的篇章。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天净沙》是曲牌名,不是词牌名;

故选B。

5.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选段,回答问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问题:选段选自于《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结尾鲁迅因为______不高兴。

【答案】

①.五猖会

②.因为父亲让他在看戏之前背《鉴略》,使鲁迅的看戏的兴致特别失落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作者和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