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9/NUMPAGES19
辽宁市盖州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竦峙(sì) 窠巢(kē) 发髻(jì) 翻来复去(fù)
B.莅临(lì) 静谧(mì) 抖擞(shǒu) 花团锦簇(jǐn)
C.奥秘(ào) 隐蔽(bì) 搓捻(chuō) 由然而生(yóu)
D.倜傥(tì) 惭愧(cán) 绽开(zhàn) 人声鼎沸(dǐng)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竦峙(sì)——zhì,翻来复去——翻来覆去;B.抖擞(shǒu)——sǒu;C.搓捻(chuō)——cuō,由然而生——油然而生;故选D。
2.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州的沙乡农场对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
②“不待千年成琥珀,直疑六月冻琼浆。”将一颗冰糖放入温水中,看它缓缓,忍不住想要感谢它的发明者——遂宁人邹和尚穿越千年为我们带来的丝丝甘甜。
③临仙阁在涪江边上,听春鸟啾啾,嗅莲香阵阵,看秋叶簌簌,感冬阳暖
④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公民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观察熔化树立权力
B.观测溶化矗立权力
C.观察溶化矗立权利
D.观测熔化树立权利
【答案】C
【详解】①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对于“大雁的生活习性”应该用“观察”;
②熔化:指固体吸收热量而变为液体的过程。溶化:固体在液体中化开。结合语境“将一颗冰糖放入温水中”,应填“溶化”;
③矗立:高耸地立着;树立:建立;建树结合对象“临仙阁”,应该用“矗立”;
④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所享有的权力和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结合语境,宪法保障的应该是公民的“权利”;
故选C。
3.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谦称和敬称,《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中“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令尊”是尊称对方的母亲,“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B.“秋天”“国家”“应该”是名词;“喜欢”“扩大”“愿意”是动词。
C.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地球”“河流”“包袱”等。汉语中很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如“算账”“澄清”。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骆脾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比喻、拟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令尊”是尊称对方父亲;
B.“应该”是副词;
C.“包袱”是一个多义词;故选D。
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是一部志人文言散文集。
B.《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舒庆春,原名老舍,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散文集”有误,应为:小说集;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
D.“《诗经》”有误,应为:《孟子》;
故选B。
5.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金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2)别人都露出笑容,为何“我”不高兴呢?
【答案】
5.《五猖会》
6.“我”不高兴是因为父亲让“我”背书,令“我”看五猖会的兴致全无。
【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结合选段内容“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由这句话可知,选段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五猖会》主要讲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以及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的故事。“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我”没有那么高兴,是因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