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6/NUMPAGES21
辽宁省东港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本部分共2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粗犷(kuàng) 栖息(qī) 键壮(jiàn) 截然不同(jié)
B.侍弄(shì) 着落(zhuó) 确凿(záo) 喜出望外(wàng)
C.朗润(rùn) 蝉蜕(tùi) 匿笑(nì) 人声顶沸(dǐng)
D.发髻(jì) 奥密(mì) 整宿(xiǔ) 混为一谈(hún)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粗犷(kuàng)——?guǎng,键壮——健壮;
C.蝉蜕(tùi)——tuì,人声顶沸——人声鼎沸;
D.奥密——奥秘,混为一谈(hún)——hùn;
故选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悠久的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着丰厚的中华美学精神。无论是修长匀称的篆书、蚕头燕尾的隶书,还是狂放洒脱的草书、方正规矩的楷书,都_____________了中华文化之美,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作用。因此,经典书法作品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美育的重要载体。
A.记录包含显露
B.收录蕴含显露
C.记录蕴含体现
D.收录包含体现
【答案】C
【详解】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记录: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收录:编辑采用。根据后面的“发展进程”可知,应用:记录。
第二空:包含:包蕴;含有。蕴含:包含;内含。根据后面的“精神”可知,应用:蕴含。
第三空:显露:明显地现出。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根据后面的“中华文化之美”可知,应用:体现。
故选C。
3.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句中“飘落”是名词,“温暖”是动词。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句中加点词“自然”是“当然”的意思。
D.“据报道,今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的特色小店数量已超过三万家左右。”这个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左右”删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句中“飘落”是动词,“温暖”是名词;
故选A。
4.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等。
B.《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小说集,是志人小说的代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
C.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
D.《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曲牌名。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B.《世说新语》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不是由刘义庆编写;
故选B。
名著阅读。(4分)
5.选出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B.《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文字是对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生活描述。
D.《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回忆了儿时和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B.“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的作品是《无常》,《五猖会》讲述小时候想看迎神赛会的迫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逼着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的心情,指出强制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迫和破坏;
故选B。
6.《朝花夕拾》中:“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物是________;在《____》中鲁迅讽刺了两名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
【答案】①.范爱农②.父亲的病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朝花夕拾》中,“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物范爱农,这是鲁迅初次见到范爱农时的印象。《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