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9/NUMPAGES21
辽宁省大石桥市2024年七年级《语文》十月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转(wán)粗犷(kuǎng) 发髻(jì) 咄咄逼人(duō)
B.池畦(wā) 高邈(miǎo) 应和(hé) 繁花嫩叶(nèn)
C.酝酿(niàng)莅临(wèi) 看护(kàn) 秋风萧瑟(sè)
D.静谧(mì) 吝啬(lìn) 黄晕(yùn) 淅淅沥沥(lì)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重点考查词语和成语中的字音。字音题重点考查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形似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同时,要注意拼写正确。本题A项中“宛转”的“宛”的读音应为“wǎn”、“粗犷”的“犷”的读音应为“guǎng”;B项中“池畦”的“畦”的读音应为“qí”、“应和”的“和”的读音应为“hè”;C项中“莅临”的“莅”的读音应为“lì”、“看护”的“看”的读音应为“kān”。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备爱才若渴,为图霸业,他三顾茅庐,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
B.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地说个不休。
C.这个年轻人十分浮躁,遇到问题常常没有先冷静思考,就找别人理论,这种暗箭伤人的做法让他失去了不少朋友。
D.在未打探到下一步行动计划之前,我们先按兵不动比较妥当。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三顾茅庐: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本项指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使用正确;
B.花枝招展:意思是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本项用来形容粉白黛绿的妇女,使用正确;
C.暗箭伤人: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本项用来指“年轻人十分浮躁”的表现,不合语境;
D.按兵不动:比喻事情发生后持观望态度而不肯行动。本项指行动安排,使用正确;
故选C。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召开的新学期开学大会上,两个七年级1班的同学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B.我们相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或个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
C.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D.一月的济南,在北方这个城市还是冬季,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寒意。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语序不当。“两个”限制的是“同学”而不是“七年级1班”,正确的顺序应为“七年级1班的两个同学”;
C.语序不当。将“解决”和“发现”互换位置;
D.搭配不当。地点“济南”与后面的季节“冬季”不能搭配,应改为“济南的一月”;
故选B。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彼时,悠远而绵长的笛声在暮色中响起,远处,漏漏的溪水声也似乎想要着_____这_____的笛声,_____的嗓子欢快地_____着,慰薪着劳动晚归的农民。
A.应和宛转嘹亮卖弄
B.应和婉约嘹亮摆弄
C.附和婉约响亮卖弄
D.附和宛转响亮摆弄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附和:不加辨别地跟着别人说或做。
在此形容水声和笛声的呼应,应使用“应和”。
第二空: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婉约:委婉含蓄。
在此形容笛声优美,应使用“宛转”。
第三空:
嘹亮:声音圆润而响亮。响亮:声音大而有力,洪亮。
在此形容嗓子,应使用“嘹亮”。
第四空:
卖弄:夸耀、显露本事;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卖弄学问。摆弄:任人支配,摆布。
在此有显露之意,应使用“卖弄”。故选A。
5.请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名词。
B.“无数嫩绿的幼芽偷偷地从褐色的泥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柳枝舒展开了鹅黄的枝条,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女”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自己的父亲,后者谦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D.有误,“尊君”是尊称,指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指自己的父亲。
故选D。
6.下面各项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春》一文的“绘春”部分,作者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B.《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