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6/NUMPAGES23
锦州市兴隆台区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蓄zhù狭隘ài捶打cuí不可救药yào
B.抖擞sōu一霎chà怂恿sǒng人声顶沸dǐng
C.分歧qí帐蓬péng澄澈chéng大相径庭jìng
D.吝啬sè缥缈miǎo称职chèn参差不齐cēn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伫蓄——贮蓄,捶打cuí——chuí;
B.抖擞sōu——sǒu,一霎chà——shà,人声顶沸——人声鼎沸;
C.帐蓬(péng)——帐篷(peng);
故选D。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
A.高雅淡泊平和美不胜收 B.高贵淡泊平静琳琅满目
C.高贵淡然平和琳琅满目 D.高雅淡然平静美不胜收
【答案】A
【详解】“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第一处横线处填入“高雅”一词最恰当,这样就排除了BC两项;后两处横线处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相对”这一点,“奢华”与“淡泊”相对,“偏激”与“平和”相对,这样就又排除了D项。故选A。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鲁迅的作品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安宁静谧、绮丽、美好、真切、动人的江南水乡画面,其中充满了作者对绍兴家乡风物人情的眷恋和热爱。②在这富有情趣的佳作中,朴实的人们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远离了硝烟,天那么蓝,水那么清澈,一切是那么的和谐。③如果我们置身其中,一定会被这份恬静所吸引。④魏晋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着世外桃源。⑤这样的江南水乡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桃源吗?
A.文中的“静谧”“朴实”“清澈”都是形容词。
B.文中的“描绘”“充满”“远离”都是动词。
C.文中的“一幅”和“一切”是数量词,“这样”和“那么”是代词。
D.句⑤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在“就是”前加“不”。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C.“一切”是代词,指全部,各种。不是数量词;
故选C。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你我》等。
B.《朝花夕拾》中的十篇回忆性散文,比较好读的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如《阿长与〈山海经〉》和《五猖会》。
C.《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明代文学家。
D.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不是明代文学家;
故选C。
名著阅读(3分)
5.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英德在一次讲演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下面这个片段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答案】示例一:再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
示例二:假象终究是要被人揭穿的。示例三: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感悟。
结合“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可以看出,孙大圣本事通天,有七十二般变化,但是变作庙宇时却无法掩藏自己的尾巴,只好变作一个旗竿,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很有能耐的人也有一些无法隐藏的弱点;假的东西真不了,终有被揭穿的一天。真君仔细观察后凭借经验断定旗竿是猴子的尾巴变的,说明生活经验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示例:对周围的事物,我们不但要仔细观察,而且要认真思考、分析。
6.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