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1.4有理数的加减
1.4.1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3.在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通过有理数加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学会与人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讨论法、归纳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理数加法中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一家超市内的对话.甲:老兄,听说你开店记账时有一个习惯,究竟是什么习惯,能否给我说说?
乙:当然可以,那就是盈利记作盈利,亏本也记作盈利.
甲:那如何区分盈利与亏本呢?
乙:这太简单了,我把盈利记为正,亏本记为负.
甲:原来是利用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呀,举个例子说说吧.
乙:比如今天上午亏本5元,我就在账本上记作:-5;下午盈利3元,我就记作:+3.
甲:那你如何计算每天的亏盈呢?
乙:把每天盈亏数据相加不就得了.下面是我两天的记录,你知道它表示的意思吗?
(+5)+(+3)=+8
(-5)+(-3)=-8
[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一只小熊在一条数轴上移动:(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3)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4)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5)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思考“一共”的含义是什么?若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你能写出算式吗?
[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加法运算的实际意义,利用数轴得出运算结果.同时对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分类,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情境1中(+5)+(+3)=+8表示上、下午都盈利,盈利8元;(-5)+(-3)=-8表示上、下午都亏本,亏了8元.情境2中“一共”就是两个数相加.(1)(+5)+(+3)=+8;
(2)(-5)+(-3)=-8;
(3)(+5)+(-5)=0;
(4)(+5)+(-3)=+2;
(5)(+3)+(-5)=-2;
(6)(-5)+(+0)=-5.
[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2有理数的加法有几种情况?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一天早晨的气温是-7℃,中午的气温比早晨上升了11℃,中午的气温是()
A.11℃ B.4℃ C.18℃ D.-11℃
2.如果a+b=0,那么a,b两个数一定是()
A.都等于0 B.一正一负
C.互为相反数 D.不能确定
3.若+=,则a、b的关系是().
A.a、b异号
B.a+b的和是非负数
C.a、b同号或其中至少有一个为0
D.a、b的绝对值相等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3)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4)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5.若a>0,b<0,a+b<0,则______.(用“>”或“<”连接)
6.判断: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
[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