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文件大小:78.01 M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8
总字数:约7.21千字
文档摘要

陆游

导入南宋是一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梁启超称赞他“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半夜卧榻惊坐起,满腔赤诚寄家国”。古往今来,无论是踱步江畔的屈原还是心怀寒士的杜甫,他们都怀揣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有这样一个人,他心中所想,梦中所做,甚至弥留之际的殷殷嘱托都是他热爱的那片满目疮痍的土地,这个人就是陆游。在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陆游经历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临安春雨初霁》。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是在风格上的差异。

第一部分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被誉为“诗神”“小李白”。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陆游一生可概括为: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诗作今存9300多首,是中国古代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之一。其《示儿》被誉为“史上最狂绝笔”。一生饱经战乱,著述丰富,自小树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之志。陆游把自己的终身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合为一体,所以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其中许多诗篇都是慷慨悲壮、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作品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人生经历陆游人生经历青年时期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中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被秦桧除名。40岁1164年,张浚北伐时曾起用陆游,不久北伐失利,陆游也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免还乡;47岁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51岁1175年,范成大守川擢用陆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诬陷“不拘礼法,恃酒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

晚年遗恨66岁直至去世的二十年间,陆游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乡村生活。但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壮志从未真正消失。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他的大量诗歌既表达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临终之际陆游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三、仕途经历1.高宗时陆游应礼部试,初试为第一,因秦桧之孙秦埙居陆游名下,次年复试,秦桧指示主考官将其除名。2.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金兵进犯,中原沦陷在即,而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秦侩仕途坎坷,有才华,但不受重用

四、诗歌内容及特点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④爱情诗。

五、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奸相频出,朝政腐败;皇室昏庸,耽于逸乐。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与《书愤》同一年春写就)。

六、解题临安:今浙江杭州。宋室南迁,定都于此。①寓有“君临即安”之意;②南宋偏安江南,有“临时安置”之意。春雨:点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