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其次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内容。课程标准为:海洋与陆地局部——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在地图上猎取有用的信息,是初中地理学习的根本技能,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初中世界地理学习必需要把握的一项根本技能,通过读图、指图、画图、拼图玩耍等学习方式,可以到达这一教学目标,也表达了地理学科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学科特点。二、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的学习,是初中世界地理最为根底的局部,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必需预备的根底学问,尤其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点,是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的根底,对之后“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以及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学习,起着奠定根底的重要作用,也是初步形成学生“全球意识”的开头,因此,此学问点是本节、本章的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
1、学问储藏力量
七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前,没有真正接触过地理学习,自然对大洲和大洋没有什么概念和学问储藏,或许会有小局部力量较强的学生知道一些学问,但都不成系统。
2、学习心理
由于本阶段学生思维活泼,求知欲强,期盼地理这门生疏的学科能呈现生动、好玩的学问。但自主学习力量、合作学习力量还很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将学习过程设计得由浅入深,力求生动、活泼、好玩,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此外,还要留意逐步培育学
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力量。3、学生根本状况预设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清镇市七年级某班学生,据了解,该班级大局部学生学习力量和水平均较低,少有成绩突出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学习兴趣入手,鼓舞学生,树立自信,留意根底,引导学生学习知,提高力量。
四、教法和学法1、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根本可以说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开头,涉及到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学习的根本方法,所以教学方法可使用读图法,初步让学生学会根本的读图方法,以猎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本课的学习虽然学生之前未曾接触,但很多内容较为简洁,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和合作意识,简洁的学问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才智课堂等多媒体进展教学,可以向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生动、好玩,让学生感知与寻常生活不一样的世界,拓展学生的学问面。局部视频和图片,激发学习欲望,制造欢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肯定程度的升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忱,初步培育学生的全球观。通过引导、倾听、点拨、鼓舞、确定等诸多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幸福的学习生活状态。
2、学法
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展,初步学会在一个团队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通过读图、填图等方式,生疏地球外表根本的地理事物,学习到大洲大洋的分布,初步建立学习世界地理的空间思维。
五、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初步把握利用地图猎取、归纳有用的地理信息,即利用世界地图,识别七大洲、四大洋。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指图、填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把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根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初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大洲洋的相关学问。
3、通过阅读资料和看图,培育学生初步把握猎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育学生学习地理学问的热忱和团队协作的力量
2、初步培育学生的“全球意识”六、教学重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七、教学难点
八、教学预备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e-world软件
2、七大洲、四大洋相关地理图片
3、大洲和大洋相关习题
九、教学过程
如何在世界地图上准确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1、通过大洲轮廓认真观看各个大洲的轮廓特点,通过记忆轮廓来准确识别
2、借助特别的地理事物来识别,如赤道、本初子午线、北极圈等
例:赤道横穿非洲中部,还穿过南美洲北部,由此可以借助赤道找到非洲和南美洲;北冰洋纬度位置格外高,找到北极圈,就可以确定北冰洋的位置。
3、顺藤摸瓜〔找参照物〕
例:非洲的位置确定后,就可以知道其北部的大洲为欧洲,东北部的大洲为亚洲,由于亚、欧、非三个大洲是彼此相连的,相对位置关系一旦确定,就可以确定亚洲和欧洲;非洲东、西局部别是印度洋、大西洋,由此得以推断。
4、画七大洲四大洋简图,通过同学们画简图,可以熟知大洲、大洋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把握分布特点。
十、教学反思
1、微课所用教学资源不够精巧,图片和设计不够美观。如: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图有点模糊。
2、地理指图有的地方不够标准和严谨。通过鼠标操作,指图不够到位。
3、语言不够精炼、准确。
4、方法过于局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够丰富。如:找参照物的方法可以格外多样,但微课中只列举了少数几个,不够全面,